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重要水文保障
——鄱阳湖水文生态实验站
鄱阳湖水文生态实验站作为江西省水利厅“支撑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现代水利”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鄱阳湖水文事业至关重要。鄱阳湖水文生态实验站建设前期工作,已经经历了规划论证、项目建议和可行性研究三个阶段,在《规划论证报告》、《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过程中,始终得到了水利部水文局和江西省水利厅领导和专家的大力支持和悉心指导。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于2009年12月12日获得国务院批复,标志着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不仅对江西省的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而且具有全中国乃至全世界重大创新和示范意义。
在国务院批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仅一个月后的2010年1月21日,水利部和江西省人民政府《共同推进江西省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水利发展与改革合作备忘录》签字仪式在南昌隆重举行,水利部部长陈雷、江西省省委书记苏荣、江西省人民政府省长吴新雄、水利部副部长刘宁、江西省省委常委、副省长陈达恒、长江水利委员会主任蔡其华、水利部总工程师汪洪、总规划师周学文等领导出席签字仪式,陈雷部长和吴新雄省长在仪式上讲话,并共同签署合作备忘录,充分表明水利是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基础和先导。
江西省水利厅为贯彻落实《共同推进江西省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水利发展与改革合作备忘录》精神,提出了“支撑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现代水利”战略理念,把鄱阳湖水文生态实验站列为其关键工程、核心工程之一。由此可见,建设鄱阳湖水文生态实验站,不仅事关鄱阳湖水文事业发展进程,更影响“支撑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现代水利”事业成败以及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成效。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具体成效,一是体现在良好的区域生态得到有效保护和提升,二是体现在区域经济发展方式科学有效(即经济发展速度与质量有较大提高)。鄱阳湖的区域生态,首先是水生态,良好的水生态,必须有足够的水量、良好的水质为其提供基本保障;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区域经济发展方式是否科学,从鄱阳湖的水质水量改善与否中可以得到准确的验证。鄱阳湖水文生态实验站的建设目的,就在于通过构建功能全面的鄱阳湖水文、水生态监测、研究体系,为及时了解鄱阳湖水质水量与水生态环境动态变化、及时提出鄱阳湖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改善、水资源管理、水生态保护建议提供科学、可靠的平台。
《鄱阳湖水文生态实验站建设规划报告》中提出从监测系统、实验系统、研究系统、支撑系统四个方面,构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水文水生态监测研究体系,其建设规模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过去我国水文实验站建设规模小、实验项目少、研究内容窄的局限,体现了“与社会经济同步发展”的与时俱进的水利与水文发展思想,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所遵循的“充分用好用足国家赋予的先行先试这一最重要的政策”之原则完全一致。另外,鄱阳湖水文水生态实验站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为背景,面向中国最大、世界最著名的淡水湖,鄱阳湖水文水生态实验站建设必须充分考虑她所面对的巨大自然、社会环境,以监测站点较多、监测项目齐全、仪器设备先进、研究内容丰富等建设规模适应形势发展需要,既是合理的,也是可行的。
近一年来,水利部水文局和江西省水利厅对鄱阳湖水文生态实验站建设给予了特别的关心和支持,部局和省厅主要领导多次亲自询问前期工作进展,亲自与水利部领导沟通立项事宜,省厅领导还多次与湖区有关设区市、县(区)领导协调建设用地,为鄱阳湖水文生态实验站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前期工作基础,也为进一步做好鄱阳湖水文水生态实验站建设前期工作增强了信心和决心。
有上级机关和相关部门的关心与支持,鄱阳湖水文生态实验站建设前期工作一定会获得圆满成功;一座具有一流湖泊实验研究能力、创造一流湖泊科研成果、打造一流湖泊科技人才的鄱阳湖水文生态实验站,即将耸立在我们面前!
(江西省鄱阳湖水文局:闵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