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典型曹新国
媒体:中国水产养殖网 作者:佚名专业号:鄱湖人家
2009/8/19 8:09:18
——记省第十届人大代表、市第十三届人大代表、全国劳模曹新国
鄱阳湖是当今世界上重要的候鸟越冬栖息地,每年十月,大量的候鸟陆续从西伯利亚等地飞到这里越冬,翌年三、四月才北归。来回行程1万多公里,能够准确无误地南下北归,这得归功于飞行在前面的领头鸟。而都昌的珍珠人能够将产品远销到日本、韩国、印尼、新加坡、南非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使该县成为全国最大的珍珠核生产基地、全国健康养殖示范基地,享誉“中国淡水珍珠之乡”的美称,这与曹新国勇当珍珠产业的领头雁分不开。
曹新国出生在都昌县周溪镇的一个农民家庭,周溪镇地处鄱阳湖北岸,三面临水,早在100多年前,周溪人利用当地富有的贝壳加工成钮扣,在小小的贝壳上大做文章。在父辈们的影响下,上世纪六十年代末,曹新国早早就辍学,加入到贝壳加工的行列中。1988年,他创办了属于自己的第一家公司——都昌县中兴珍珠核工艺有限公司。2002年,他扩大生产规模,在都昌县芙蓉山工业园区建立先进加工企业,将公司更名为“江西鄱湖珍珠核工艺有限公司”。由于作出的贡献突出,先后当选为江西省第十届人大代表、九江市十三届人大代表,个人多次获得各种荣誉称号,如“全国劳动模范”、“江西省农民科技致富典型”、“江西省劳动模范”、 “江西省新农村建设百佳领军人物”、“全省水产养殖标兵”等。现任江西省渔业协会珍珠专业委员会会长、江西鄱湖珍珠核工艺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
他是一名忠诚的旗手,人在红旗永飘扬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是都昌县乡镇企业发展的鼎盛期,该县利用各乡镇的自然、人才资源优势,推出“一乡一品”的发展新路子。 “陶瓷之乡”北山、“建筑之乡”阳峰、“藤编之乡”大沙、“贝雕之乡”周溪、“豆参之乡”南峰、“家具之乡”大港,曾经红极一时。但随着科技的进步、社会的发展,由于大部分企业不能适应市场的变化及时转产,逐渐遭到市场的淘汰,许多专业产业乡镇在慢慢销声匿迹。唯独周溪镇能够独善其身,始终围绕着贝壳加工,及时掌握市场需求,走出了一条从钮扣到贝雕、从贝雕到珍珠核加工再到淡水有核珍珠养殖和贝类工艺品加工的产业发展大道,从而造就了今天富庶的周溪镇人。周溪镇能够避免遭受其他乡镇的厄运,是由于曹新国能够力挽狂澜于既倒,适时成立都昌县中兴珍珠核工艺有限公司,带领着周溪人转产从事珍珠核工艺加工。
珍珠核是以优质的淡水贝壳为原料,经过采用合理的先进工艺加工而成的颗粒珠子,是海水有核珍珠养殖的必选材料,其价格昂贵,市场广阔。八十年代末,周溪镇的贝壳钮扣生产已在走下坡路,曹新国审时度势,伺机而起,在珍珠核加工上大展身手。经过短短几年的艰苦创业,工业总产值就达百万元。在他的影响下,周溪镇发展了4000多户珍珠核加工户。他从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一跃成为当地颇具声望的珍珠核生产大户,各地客商纷来沓至,在国内外珍珠养殖大户中建立了自己的信誉。
他是一名勇敢的弄潮儿,屡遭挫折志更坚
然而,好景不长,1996年,也就是他被评为九江市“十佳青年小康示范户”之后,国内外珍珠市场急转直下,价格一跌再跌,一时间周溪4000多户珍珠核加工户被迫纷纷关闭,原来“村村马达响、户户生产忙”的情景不再,只有曹新国一家苦苦撑持着。
通过珍珠核加工,曹新国创办的企业基本完成了资本的原始积累,面对着萧条的珍珠核市场,他之所以没有象其他人那样停产或转产,是因为他认定了珍珠名贵的身份,认定了珍珠潜在的广阔市场。都昌具有万亩精养鱼池,可养水面资源丰富,但多年来,一直以四大家鱼为主导产品的养殖,经济效益不高,且全县尚有大范围的水面闲置或荒芜,这触动了他从事淡水有核珍珠养殖的神经。当时,全国还没有淡水有核珍珠养殖的先例,他要成为此领域的“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于是他跑江浙,掌握了淡水无核珍珠的养殖技术;进两广,了解到海水有核珍珠的生产加工流程。1997年,他利用创办珍珠核加工积累的原始资金,在当地开展淡水有核珍珠的养殖试验。为此,他风里雨里,泥里水里,起早贪黑,吃尽了苦头。
1998年,曹新国在上年试养成功、取得初步经验的基础上,投资50万元承包100亩水面,开始小规模的淡水有核珍珠养殖。当年由于发生了百年一遇的洪涝灾害,承包水面全部被冲毁,损失惨重。但他没有放弃,1999年继续开始了他的淡水有核珍珠养殖,并且面积在逐年增加,在摸索中积累经验。由于对蚌源的病毒感染防治技术掌握没有完全过关,2002年,120万只蚌源全部受病毒感染,造成经济损失200多万元。两次受挫折,他没有倒下,而是越挫越勇,反而加大投入,继续从事他矢志不渝的珍珠事业。苍天不负有心人,2003年,他获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2004年,他动员和带动一大批水产养殖户承包精养池,使广大养殖户当年受益。2005年,全县所有精养池被抢包一空。当年由于在全县有核珍珠养殖上的突出贡献,曹新国被推荐评为“全国劳动模范”。2006年都昌县形成了一股社会力量开挖精养池的热潮,养殖淡水有核珍珠面积达3万亩。曹新国个人淡水有核珍珠养殖水面就有6000多亩,投入3000多万元进行规模养殖,安排农村劳动力352名,年支付员工工资336万元。同时带动养殖户612户,解决就业人员近万名,促使养殖户年增收4000余元,农民人均年增收1500元。淡水有核珍珠成为当地新型主导产业,年总产值达3.56亿元。2006年,都昌县被国家有关部门授予“珍珠之乡”称号。
随着珍珠产业日益庞大,对外贸易的扩大,企业迫切需要科学有序的生产、研发、营销的管理模式。2002年,他正式挂牌成立了“江西鄱湖珍珠核工艺有限公司”,斥资200多万建造厂房。如今,他的产业不仅有珍珠核加工,淡水有核珍珠养殖,还有贝壳工艺品加工。在珍珠核生产和淡水有核珍珠养殖上,已带动和影响了一大批人走上了富裕之路,他自己也成为当地的知名人物。但他并不满足于现状,而是在不断地开发各种新产品。在促使淡水有核珍珠养殖平稳发展的同时,他将贝类工艺品加工带入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珍珠蚌经过取珠、贝壳在提取珍珠核材料后,都为贝壳工艺品加工派上用场。通过加工可以生产工艺美术品、高档无污染装饰品、旅游产品、首饰等,既为公司增加了经济效益,也为广大闲散劳动力提供了增收的门路。目前,这部分产品不仅在国内销售市场看好,而且在国际市场也逐步走俏,已经打开了东南亚、美国、意大利、瑞典等地的市场,年产值达500余万元。2006年,本公司“淡水有核珍珠系列产品开发”被国家科技部批准为国家星火计划项目,现在项目已全部实施完成。为全面拓展珍珠市场,他没有将公司定位在异形珍珠开发养殖的位置,而是向更高更远的目标迈进。目前,曹新国正带领一班人马在正圆形超大珍珠养殖上下功夫,产品已初步试养成功,近期将进入市场,超大正圆形有核珍珠在我国不仅是首创,而且可填补国际空白。
他是一名无私的布道者,授人以渔促共富
多年来,曹新国的企业坚持走农业产业化经营之路,经过多年的探索,总结出一套具有自身特色的“公司+基地+农民”生产经营模式,在当地群众誉为影响和带动农民致富的领头雁。无论是珍珠核加工,淡水有核珍珠养殖,贝类工艺品加工,他总是尽自己的本能,从资金、技术、信息上帮助他人。他认为一人富不算富,大家富才是富,靠一家几户形成不了产业,产生不了规模效益,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他曾为周溪黄湖村民江新峰提供20亩养殖水面蚌源,使其年创收10多万元。为周溪镇张力荣提供3万元养殖启动资金,手把手传授养殖技术,使其当年创收12万元。近10年直接帮扶的对象有20多户,他们现在已成为殷实的珍珠养殖专业户了。公司生产有一套科学操作规则,现已成为广大专业户效仿的生产经典。同时曹新国还经常为广大专业户提供技术咨询、产品信息、市场行情,主动为乡亲们排忧解难,提高他们的产品技术含量,充分激发广大专业户的生产积极性。
他是一名低调的慈善家,乐善好施不张扬
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和刻苦钻研的精神,依靠珍珠核加工和淡水有核珍珠养殖,曹新国从一个普遍的农家子弟变成家产达4000多万元企业家,他始终认为这是党的好政策所带来的变化,为此他不忘回报社会,关心弱势群体。近十多年来,每年投放在公益事业上的资金都达3万多元。周溪镇敬老院是他常去的地方,逢年过节都要送上鱼、肉、木炭、大米等生活用品,为了改善老人们的生活状况,除了添置了彩电外,每年还要资助3000元以上。都昌县妇联、少工委开展“助孤上学”慈善募捐,他积极响应,每年捐款不少于3000元。他还主动联系部分孤儿进行私下帮扶,万户镇东升村孤儿查裕财兄弟俩就是在他的资助下,顺利完成了高中学业。对周溪镇柴棚村小学孤儿罗伟华每年资助1500元,直到高中毕业,并承诺如果他能考上大学,继续资助其大学期间的学杂费用。徐埠镇、狮山乡两位被大学录取、家境困难的两位学子,由于得到曹新国一次性扶持7000元,才让其实现上大学梦。所有的资助行为,他从来不向外宣传张扬,只是凭着自己的善心及社会责任感,默默地回报社会。
阅读 9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