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草网群   

保护湿地,我们不足之处在哪里

媒体:内详  作者:李响
专业号:鄱湖人家 2009/10/10 9:01:13
  “湿地国际”是一个国际性环境保护组织,总部设在荷兰。在非洲、美洲、亚洲、欧洲和大洋洲设有18个办事处,中国办事处是其中之一。“湿地国际”致力于湿地保护和可持续管理,宗旨是通过在全球范围内开展研究、信息交流和保护活动,维持和重建湿地,保护湿地资源和生物多样性。

  陈克林,“湿地国际”中国办事处主任,20多年来,一直从事自然保护区和野生动物、湿地保护工作。

  大地:目前我国在开展湿地保护方面情况如何?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有哪些差距?

  陈克林:中国开展湿地保护时间并不长,著名的扎龙自然保护区是1979年成立的,当时人们主要为了保护丹顶鹤,是为了保护这个物种才建立保护区的。从这以后,国内陆续建立了一些自然保护区。我非常乐观地讲,中国政府和各个省市已经行动起来,湿地保护走上了正轨。

  2004年12月,“湿地国际”向国家林业局颁发“湿地保护杰出成就奖”,这是“湿地国际”在湿地保护方面颁发的第一个奖项。但由于保护意识、资金不足等原因,中国与发达国家相比,在湿地保护上还有差距。第一,对有些保护地的研究还不够,特别是研究的深度不够;第二,发达国家湿地保护志愿者很多,而中国刚刚起步,在人们的意识中,保护工作就是政府的事情;第三是保护与发展之间的矛盾,在有些地方还是重发展轻保护,东部已经高度发展的地区,污染很严重。这个问题,应该引起注意。

  大地:我国与发达国家在湿地保护方面存在差距,是国家实力不够,还是理念不足?

  陈克林:国家实力上只是一个方面,但不是主要方面,其实我国的经济实力很强,但是仍然缺乏环境意识,对环保工作不够重视。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我们长期以来形成了一种思维惯性,有了钱,第一要把肚子吃饱,或是兴建工程等,毕竟环保从短期来看几乎没有经济效益,更多地体现为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可是没有好的环境,经济发展了也没用。

  大地:发达国家对湿地保护的重视程度是怎样的,能举些例子吗?

  陈克林: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美国每年启用卫星进行全国湿地普查,严格地监控湿地变化,一年出一张全国湿地普查图,发现哪里湿地面积减少立刻追查原因,对破坏湿地的行为进行处罚。我们国家没有资金的保障。

  不知道自己的家底儿,怎么能管好自己的家庭?资源调查监测是对湿地实施良好保护管理的基础。我国森林法规定每5年搞一次森林资源调查监测,野生动物保护法规定每10年一个调查周期,但湿地调查监测多长时间开展一次、如何开展等都无法律规定,致使现在的调查监测活动没有常规性制度保障。
  大地:您认为应该如何协调湿地保护工作中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以做到双赢?

  陈克林:我国湿地保护工作在与世界逐渐接轨的同时,完全可以借鉴国外的一些经验和做法。目前国际社会对湿地的保护主要有两种模式,一种是以纯保护为主的湿地原生态区运作模式,一种是偏重湿地生态旅游等利用的运作模式。中国地少人多,后一种模式更符合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我在上世纪90年代提出了“湿地公园”的概念,当时发达国家也很少有专门的湿地公园,现在我国已经发展起几十个国家湿地公园。

  保护与合理利用一定是相结合的,尤其是在发展中国家,在保护和合理利用之间,完全能够找到平衡点。从合理利用的角度来讲,推动湿地的保护,更容易被大众和各地政府所接受。发展目前全世界都非常时兴的生态旅游业,既对生态不造成破坏,同时也能在经济上有所盈利,老百姓高兴,政府也高兴。

  链接:

  美国:动工前先去“银行”买湿地

  补偿湿地和湿地银行是美国独有的湿地保护措施。在一项工程“破土”之前,开发商要根据预计将破坏的湿地面积,先在湿地银行购买同等面积的人工再建或修复的湿地。它的单位是以存款点(Credit)来计算,1英亩为1个“存款点”。湿地银行是人工造出完整而面积较大的湿地,由政府、环保公司、非赢利组织等专业机构,完成设计、施工、监测、生态演替、长期保护等工作,这些湿地面积大,环境品质高,可作为对人为破坏湿地的赔偿,替代天然湿地的蓄洪、水质保护、鱼类和野生动物栖息地和地下水补给等功能,实现了美国湿地“无净损失”目标。

  英国:从老工业区到湿地公园

  伦敦湿地中心是世界上第一个建在大都市中心的湿地公园,距离白金汉宫只有25分钟车程。很少有人知道,这里曾经只是四个废弃的水库。在建设伦敦湿地中心的过程中,当地人始终抱着这样一个意识:湿地是一个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的建立和运转需要一定的时间,不能急于求成,因此这个湿地公园在建成8年后才对外开放。其间,科技人员定期监测生物的恢复状态,直到这里水草丰盈、树木繁茂。如今,这里已成为了欧洲最大的城市人工湿地系统,种植了30多万株水生植物和3万多棵不同的树木,常年栖息和迁徙经过的鸟类达到180多种。

  日本:经济科研两不误

  在保护好湿地的同时,如何既能产生一定经济效益,又能开展科研工作?日本在这方面的做法值得借鉴。

  首先是严格控制游客数量,一旦游客临近或达到事先设定人数,湿地公园就不再放行。二是注重寓教于乐,合理设计公园设施。北海道湿地公园为游客设计了能看到最多景观的路线,制定最佳观赏时间,并提供大量资料供游客取阅。工作人员估算游客感觉疲惫的行走距离,恰到好处地设置可供休息的小亭子。待游客坐下一看,还能发现旁边正好就有一些湿地动植物的小图片、小资料。湿地风景区还应成为良好的科研基地。日本瓢湖湿地保护区多年来一直坚持观测候鸟,从第一只鸟飞来的那天开始,直到最后一只鸟离开,都记录在案。工作人员还在保护区两公里内设置了大量摄像头,需要时可随时拉近镜头,在不打扰鸟类的同时,方便了科研人员或游客的近距离观察。

  《大地》 (2009-09-01 第01版)
阅读 669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