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草网群   

好生态引7个江豚“小家庭”来龙口撒欢

媒体:大江网-江西日报  作者:徐黎明
专业号:鄱湖人家 2016/2/29 6:44:19

(原标题:好生态引7个江豚“小家庭”来龙口撒欢(组图))

长江江豚在龙口保护区嬉戏。

长江江豚在龙口保护区嬉戏。

鄱阳湖长江江豚省级自然保护区界碑。通讯员

鄱阳湖长江江豚省级自然保护区界碑。通讯员 孙京波摄


上周,渔政人员在鄱阳县龙口江豚保护区巡湖时,发现7个长江江豚“小家庭”觅食嬉戏的场景。这个罕见的场面,让鄱阳县鄱阳湖渔政局的工作人员非常欣喜。

通过打击非法捕捞、禁止非法采砂等行动,鄱阳湖鄱阳县段水生动植物资源得到一定恢复,为江豚的生存繁衍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环境,江豚种群逐渐增多。

龙口再现大量江豚身影

2月18日,鄱阳湖区依旧非常寒冷。

“这是我们收到的最好的新年礼物!”鄱阳县鄱阳湖渔政局局长助理孙京波说,长江江豚龙口保护区为省级自然保护区。为及时了解保护区内江豚的生存状况,严厉打击保护区内违法捕捞行为,2月17日、18日,该局对龙口江豚保护区展开执法巡查行动。“我们在保护区核心区域,新河尾至甑皮山水域先后发现7个江豚群体,每个群体数量有3至5头。江豚时而露出水面、时而跃出水面嬉戏,俨然一副自然和谐的画面。”

据介绍,两天在龙口保护区出现7个不同的江豚“小家庭”,近三年来尚属首次。

相关人士介绍,往年,鄱阳湖鄱阳县段非法采砂活动猖獗。大量采砂船和运砂船穿梭其中,通宵达旦作业,使本来就胆小的江豚退避三舍。“少数江豚不幸被大型船只的螺旋桨击中受伤,最后死亡。”谈到江豚生存情况,渔政人员表示,不停作业的采砂船将湖水搅得浑浊不堪,更使江豚生存空间受到挤压,不得不离开保护区另觅出路。

近年,渔政部门加大打击非法捕捞力度,取缔吊杆式捕螺工具,禁止非法采砂,区域内水生动植物资源得到一定恢复,为江豚的生存繁衍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环境,江豚种群逐渐增多。

首次为水生野生动物立界碑

据了解,江豚俗称江猪,是我国特有的珍稀淡水哺乳动物,被誉为“微笑天使”。鄱阳湖被称为长江江豚最后的避难所。

1月19日,鄱阳县鄱阳湖渔政局在鄱阳湖一无人岛树立了一块界碑,这块界碑不是管理辖区的界碑,而是提醒渔民保护江豚等鄱阳湖水生野生动物的界碑。

“界碑立在鄱阳、都昌、余干交接处的甑皮山,同都昌的蛇山、余干的瓢山呈三足鼎立之势,是鄱阳湖水域重要的地理坐标,山下是重要航道和水生野生动物洄游通道。”孙京波介绍,以甑皮山、瓢山为界点即是鄱阳湖长江江豚龙口保护区。

孙京波说,在甑皮山立界碑、户外设警示牌,目的是引导渔民遵守捕捞规定,提高保护水生野生动物的意识。此举在我省鄱阳湖水域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工作中尚属首次。

全省各类水生生物保护区达36个

据了解,我省去年降雨量略多于常年,鄱阳湖水位升高,拓展了湖区湿地水生植物和水生动物的生长空间,对包括江豚在内的野生动植物的繁衍生息来说非常有利。

根据中科院2012年对江豚种群数量的调查,目前,长江江豚有1000头左右,其中450头在鄱阳湖。据监测,2006年至2015年,我省境内的江豚种群数量一直维持这个数量,没有减少。


据介绍,鄱阳湖及周围数十个大小湖泊水草丰美,孕育了丰富多样的水生生物资源。但人类活动频繁以及非法捕捞,给水生生物的生存带来诸多难题。我省根据水生生物资源状况,建立了不同类别的保护区。目前,全省已建立各类水生生物保护区36个,总面积约2700平方公里。另外,我省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数量已增至24处。

据介绍,保护区的建立能有效保护重要渔业资源和珍稀特有水生生物,使其产卵场、育肥场等重要栖息场所得到保护。

本报记者 徐黎明
 

阅读 1402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