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草网群   

湿地保护 因为懂得所以深爱

媒体:中国绿色时报  作者:内详
专业号:向海保护区 2013/2/1 12:31:29

湿地对人类的意义究竟在哪里?人类活动对湿地存在什么样的影响?我们应该如何对待湿地?……非常多的问题等待我们去解答。

        2月2日,世界湿地日。今年湿地日主题是“湿地与水资源管理”。

        水,是地球上最常见的物质之一,是包括人类在内、所有生命生存的重要资源;水,是生物体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并为生命提供化学能和物理能;水,在生命演化中起着重要作用,影响并决定着生物的分类与分布……几乎每一个人都知道水很重要。

        虽然并不是每一个人对水的认知都能深入系统,但人们多少会知道一些水的不同形态和不同存在方式,比如湿地。

        近些年来,随着生态知识的传播和普及,湿地,越来越为人知晓并受到关注。

        不过,湿地对人类的意义究竟在哪里?人类活动对湿地存在什么样的影响?我们应该如何对待湿地?……非常多的问题等待我们去解答。

        在第17个“世界湿地日”来临之际,让我们聆听湿地的心声,寻找隐藏的答案,用正确的方式去爱护湿地,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读懂湿地的每一个“表情”

        若尔盖湿地位于川甘两省,面积达100万公顷,是长江、黄河的重要水源地,也是我国最大的高寒泥炭沼泽。这里,也是当年红军长征时,“爬雪山、过草地”的地方。至美的景观、肥美的水草、多样的生物、丰富的人文,若尔盖湿地一度被评为“中国最美的湿地”之一。

        然而,20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始,若尔盖的美丽出现消退的痕迹:水草丰美之境渐欲萎缩,风起沙移黄土萧落……

        成都观鸟协会会长沈尤,不仅是个“观鸟人”,且长年关注着若尔盖湿地的每一个“表情”。

        他对《中国绿色时报》记者分析若尔盖湿地退化的原因说:“气候变化是影响若尔盖湿地的主要原因,降雨量的多少直接影响若尔盖湿地面积的大小。”

        “另外,20年前,为获得更多的草场发展畜牧业,很多沼泽地被挖沟排水导致逐渐疏干,成为季节性湿地、半干湿地或干草地。这是湿地退化的另一个主要原因。”

        沈尤强调说:“随着湿地退化,湿地的蓄水和补水能力有所下降,河道及地表水位下降,引发地下水位下降,整个地区土壤的水文条件也发生变化,这与若尔盖草场沙化有着密切关系。由于若尔盖不少地区皆为黄河故道,大量泥沙堆积于此,表面只有一层薄薄的植物结皮覆盖,在大量的牛羊践踏、人为开挖等因素影响下,出现大量斑块状的裸露沙地。每到季节变换季风吹来,裸露的沙地便形成移动的沙丘。”

        如此,若尔盖是否会很快被黄沙掩埋?

        不幸中的幸运是,在进入新世纪之前,当地人发现了若尔盖的改变,开始重视湿地保护工作。

        为减小畜牧业对湿地的压力,若尔盖县林业局采取了“人草畜”三配套措施,对沙化草地进行围栏封育,每年建设人工草地5.2万亩、半人工草地20万亩,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草、畜矛盾。

        为减缓湿地恶化趋势,当地政府实施了堵沟筑坝等湿地修复工程,同时设立湿地管理部门,以有效推进湿地保护工作……

        经过10余年的努力,若尔盖湿地的恶化趋势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

        去年夏天,沈尤的观察结果也让人感到一些欣慰。

        “因为今年的降雨量十分充沛,与近年同期相比,若尔盖水量增大了3倍。1998年曾干涸的麦溪海子重新积水成‘海’。”

        湿地面积的增加,使得野生动物繁衍空间、觅食范围也有所扩大,这对栖居于斯的野生动物而言,可谓“天赐福音”。

        据沈尤介绍,繁殖于若尔盖湿地的黑颈鹤,在去年9月下旬的热尔大坝,被发现9对“2带2”的情况。“2带2”,即两只成鸟带着两只幼鸟。这说明黑颈鹤的幼鸟成活率提高了。到了11月初,黑颈鹤的迁徙季节,在红原月亮湾的河滩里,集结了160只黑颈鹤,是近年来记录到的数量最多的一次。

        降雨量对湿地变化有着最直接影响,可以保障人们所采取的湿地保护措施起到更好效果。但沈尤认为,这并不意味着保护湿地可以“靠天吃饭”,而是仍需开展长期、有效的保护管理工作。

        湿地保护任重道远。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人们片面追求经济发展,未能建立科学、合理的资源利用方式,导致出现很多“竭泽而渔”的现象。这些行为加速了湿地退化过程,严重影响了湿地的结构完整和系统健康。尽管目前湿地保护已投入巨大资金,采用诸多方法,但湿地退化的总体趋势仍未能扭转。

        科学的爱给珍贵的湿地

        “保护湿地,必须坚持科学原则和谨慎原则。”沈尤说:“‘是药三分毒’,人类的所有行为都会对湿地产生干扰。”

        现在,对湿地“明目张胆”的破坏活动基本都会激发社会公众的不满:

        江西某地在某国家级湿地公园内建别墅群,遭媒体曝光,被市民非议。

        因争夺煤炭资源,陕西某湿地补水源头被上游省份掐断,这片湿地也因此面临成为第二个罗布泊的危险命运。

        在陕西相关政府部门、民间生态保护NGO以及媒体的集体发声下,2012年,当地终于打响人工增雨、修建保护带、退耕还湖、补水河流流域生态修复等为主要内容的“末路一战”。

        不过,正如上述陕西某湿地景区管委会主任所说,拯救措施或可延续湿地寿命,但更重要的,还是人们必须改变自己的观念。否则,一定会出现第二个罗布泊……

        这里的“观念”,包含两层含义。

        一是真正认识到湿地的重要价值。

        仅从水资源而言,湿地就有净化水质、防洪抗旱、承载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安全以及提供文化服务功能等多种价值。人们只有深刻认识到湿地的可贵之处,才会不为一时的经济利益所迷惑,始终坚定地呵护这一颗颗“自然明珠”。

        二是要对湿地有科学的了解。

        沈尤解释说,湿地拥有自我修复功能,人类的保护工程,必须在湿地自我修复的前提下进行,尽可能减少对湿地的干预。

        可以说,在明确这样两个观点之后,人们才能明白湿地保护的真谛,做到因为了解,所以深爱。

        期待美丽家园

        如果把“世界湿地日”算作属于湿地的节日,那这一节日,并不会像我们即将迎来的“春节”那样祥和喜庆。

        据了解,如今,我国绝大多数湿地尚处于“亚健康”状态,部分近海湿地和东部地区的内陆湿地,甚至可谓非常不健康。

        开发的粗暴和没有节制,原始粗放的生产方式……使得众多湿地处境堪忧。

        对此,沈尤建议,当地应结合所保护湿地的特点,因地制宜,采取可持续发展方式,对湿地保护采取分类管理:

        对湿地的核心、重要区域严格管理,杜绝人类干扰;对可适度利用的区域,要在保护优先的基础上,通过开展生态旅游、挖掘文化价值、合理利用水资源等方式加以适度利用,以发挥湿地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促进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最终构建人与湿地和谐相处。

        珍爱自然,保护生态。十八大召开之后,我们迎来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新时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华民族到了重构生态价值体系的时候。让我们尊重事物发展的科学规律,敬畏自然,保护湿地、森林……早日实现“美丽中国梦”!

(作者: 中国绿色时报记者 张一诺)       
阅读 1007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