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6日晚,在南京举办的2010中国(国际)休闲发展论坛上,诞生了2010中国十大休闲城市。南昌第三次榜上无名。
什么叫休闲?休闲和旅游两者之间是什么关系?《汉语字典》的解释是:休闲即休息,过清闲的生活。“确切讲南昌是一座旅游城市,但并不是一座能冠上‘休闲’两字的城市。”有关专家如是说。
三次评选“名落孙山”
中国十大休闲城市评选共举办了三次,此次胜出的有南京、杭州、成都、银川等10座城市,依据的评选指标是城市休闲基础设施、城市休闲环境、休闲文化和休闲满意度。
以南昌丰富的旅游资源、深厚的文化底蕴来说,似乎与“休闲城市”有千丝万缕的联系。2006年,南昌人均GDP已突破3000美元,江西师范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李建德表示,国际上把这“3000美元”作为现代化的重要指标。而在欧美发达国家,休闲游比例已达到50%。“根据国际惯例,一个地区30%以上的游客为休闲度假而来,休闲游才真正启动。南昌目前休闲游占比不足10%。”
以今年国庆黄金周为例,南昌以往“每到黄金周,游客受困于拥堵,疲惫不堪”的难题仍存在。10月5日,家住抚州市的戴春娟带着儿子来到宝葫芦农庄,9时进门,一天只玩了3个项目,“大部分时间都在排队,每个项目差不多都要排两个小时。”游玩变得紧张、疲惫,与愉悦身心的休闲理念背道而驰。
南昌休闲游已经喊了很久,尤其是湾里区、安义县。那么是什么“拥堵”了南昌的“休闲”?
南昌的尴尬
专家注意到旅游业的迅速发展反映了南昌人对休闲生活的渴望。“如今城市之间的竞争进入到品牌竞争的时代。”中国十大休闲城市评选组委会负责人舒富民说:“认定一个城市是否是休闲的,首先得从其软件和硬件来审视。”
耐人寻味的是,婺源县获得“2010年度中国最佳休闲小城”称号,九江曾荣膺“2008年中国十大休闲城市”殊荣。这从一个侧面也证实,南昌人更愿意去九江休闲,而不是“宅”在南昌。今年国庆长假期间,昌九城际高铁发送旅客近17万人也能佐证这种现象。
其实,今年本报与省旅游局共同举办的“鄱阳湖生态旅游大探寻”活动,历时半个月,推出的鄱阳湖休闲之旅,主要景点为共青城、庐山国际高尔夫球会、星子温泉城等等,这些景点全在九江境内。省会南昌却没一处景点被推荐,颇显尴尬。
九江登上“中国十大休闲城市”的2008年,南昌制订了规划,分近期(2008年—2010年)与中远期(2011年—2020年)两个阶段打造特色休闲旅游城市。近期为整合发展期:以红色旅游和文化旅游为双引擎,推动旅游产品由传统观光型向以休闲旅游和生态旅游为主的观光、休闲度假并重型转变。“南昌打造6大休闲夜市,就是在寻求转变。”南昌市旅游局相关人员告诉记者。
中国十大旅游城市评审专家表示,历经“提名推荐、网上投票、专项调查、专家评议”等程序,才筛选出“中国十大休闲城市”,可以说每座城市都很优秀。人文、旅游资源只是一方面,还要对基础休闲力、市民休闲力等方面进行评估,如游客到了成都,晚上可以到茶馆喝茶、看川剧等,这本身就是一种旅游资源,也体现了市民的休闲力。
打造休闲城市要整合资源
安义县一直致力于打造休闲游产品,安义县旅游局去年3月份曾组织开展打造生态休闲旅游基地专题调研,得出的结论是“缺少大项目支撑、投入明显不足、娱乐设施不足、品牌形象不突出”。
“窥一斑可见全豹。”业内人士认为,南昌有“拼休闲”的强大实力,但并未有效地整合资源,因此根据现有条件和环境,南昌充其量只能是走在前面的旅游城市。事实上,南昌的旅游客源中,有多少冲着休闲目的而来?一位专家说,有5%的比例就算到顶了。
中华风旅游总顾问许豫宏说。“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休闲让城市更具魅力”,城市文明的进步意味着市民生活质量和品位的不断提高,休闲活动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过去传统的山林湖泊、历史遗迹等旅游景区景点资源已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要打造休闲旅游产品,要将休闲资源与地域文化结合形成城市自己的文化特色。这种整合对南昌来说显得尤其紧迫。
“评选并非轮流坐庄。”舒富民说,“南昌能否脱颖而出,尚需当地政府和广大市民持久的努力。”
本报记者余红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