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挖掘机惊醒六朝古墓追踪
■出土大量东汉中期陶器碎片,具有很高考古价值
■墓室发现漆器,墓主的身份地位属于中层阶级
■前室比后室地势要高,与普通古墓有异,成难解之谜
本报讯 记者 曾而礼 文 魏勇剑 图 昨日上午,备受市民期待的双港路六朝古墓终于打开了墓室大门,考古人员从中发掘出大量东汉中期的陶器。而该古墓前室比后室地势要高的特点,也成为一个未解之谜。
古墓中出现大量陶器碎片
昨日上午8时许,古墓的挖掘工作正式进入到第二阶段,在两名工人的协作下,封门砖前的泥土终于被全部清空。8时30分许,墓室的结构初现端倪,为了不使文物遭到破坏,几名考古人员进入墓室内部,开始用随身携带的毛刷进行进一步的发掘工作。
随着人们的一阵惊呼,上午9时许,第一件文物终于出土,考古人员从泥土中发现了半边类似罐子一样的陶器碎片。截至昨日15时许,考古人员陆续从古墓中挖掘出十多块陶罐碎片,工作人员表示,虽然这些陶器都已经破碎,但依然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墓主的身份地位属于中层阶级
市博物馆馆长李国利表示,从这些陶罐的碎片上面的方格纹可以看出,这件文物属于东汉中期,并且这些陶器样式各具特色。
记者发现这些出土的陶片颜色不一,有的呈深褐色,有的呈土红色,还有一些比较细腻的碎片则呈白色。市博物馆赵馆长告诉记者,这些陶器当中有部分是墓主生前使用过的,还有一部分是专门用来陪葬的。
据了解,古人对生活用具和陪葬品放置的比例和位置也是很有讲究的。像这些土红色的就是专门用来陪葬的,烧制工艺比较简单。而白色的和深褐色的则是生活用具,做工上相对比较精致。
赵馆长表示,回去后他们将对这些陶器进行修复,对研究南昌东汉时期的历史文化具有非常高的研究价值。他们在墓室中还发现了一些漆器的痕迹,但是由于年代久远,已经和棺木一起腐烂。从漆器的发现可以看出,墓主在当时应该属于中层阶级。
古墓结构成为千古之谜
这个古墓最令人感到不解的是,一般的古墓都是放置棺材的后室比前室要高,方便积水能往下面流,不会损坏棺木。而这个古墓的前室要比后室高,这种现象极为罕见。据李馆长介绍,他们在以往对南昌古墓的发掘中从未发现过类似的构造。
据李馆长分析,很有可能和当时的地势有关,也有可能是先人们在做墓时考虑到风水问题,才破格按照这种风格建设。具体古墓在建造中为何会采取这样的结构,目前还不得而知,这也成为古墓悬而未解的一个千古谜团。
记者 曾而礼 文 魏勇剑 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