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十届十二次全会提出,生态是宝贵的资源,也是普惠的民生。生产发展和社会进步,促进了人们生态需求的升级。享有天蓝、地绿、水净的生态家园,已成为人民群众当下最普遍最强烈的期待。我市积极落实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要求,大力开展大气、土壤、水等环境综合治理,进一步提升大气环境质量,全面开展土壤环境保护工作,强化水环境质量监管,用实际行动为留住蓝天白云、保住绿色根基、把住水质关口提供了坚实保证。天蓝、地绿、水净,瓷都正稳步走在绿色崛起的路上。
依法治理大气污染——留住蓝天白云
为了巩固“治理大气污染、重现蓝天”的专项整治工程的成果,进一步提升大气环境质量,结合创建“国家五城”活动,我市大力开展了大气污染治理工作。
开展重污染行业的大气防治,重点开展了陶瓷、水泥行业等污染大的企业的防污治污工作,严格执行国家的环保规定,关停了一批效益低、污染大的企业,调整和转移部分企业。加大投入,推广治污新技术,对重点行业脱硫脱硝、除尘设施省级改造,根据《江西省重点行业大气污染限期治理方案》要求,2015年我市重点行业大气污染限期治理的单位的大气污染限期治理项目已全部完成。在工业燃气、第三产业和民用燃料方面积极推广了天然气、液化天然气和管道煤气等清洁能源,有效地削减了大气污染物的排放。我市还积极开展机动车尾气排放治理,加强建设工地的扬尘防治。
改善土壤环境质量——保住绿色根基
把绿色作为底色,是我市“生态之城”的城市定位的具体要求,而绿色依赖植根于优良的土壤。土壤是构成生态系统的基本环境要素,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带来的土壤环境问题的出现,全面开展土壤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工作,着力解决土壤污染问题,切实改善土壤环境质量势在必行。
制定编制规范、内容丰富的方案。2015年3月,市环保局编制了《景德镇市土壤环境质量监测国控点布设申请方案》。该方案主要从国控重金属污染源、饮用水源地、工业园区筛选和“十一五”土壤点位平移获得57个布设点位,能客观、真实、全面反映出我市辖区土壤环境质量状况。
积极推动项目进展。制定了《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十二五”规划2015年度实施方案》。督促乐平市政府、乐平市环保局加快推进“乐安河乐平段沿河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工程”、“乐平市乐安江流域水环境及土壤生态修复综合整治工程”进展。
强化环境质量监管——把住水质关口
我市地表水主要是饶河水系的昌江河和乐安河,其中在昌江河设有6个监测断面,在乐安河设有4个监测断面。同时,我市的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及主要河流预警断面均设置了自动监测站。
加大日常监管。我市对一般污染源企业每季度不少于一次现场监察,对重点污染源企业每月不少于一次现场监查。对检查中发现的环境问题加强跟踪管理,确保违法排污企业整治措施落到实处。同时,还通过加大对辖区重点行业和企业的日常巡查频次、开展不定期监察,加强枯水期、汛期、节日期间隐患排查等措施,确保全市环境安全。
开展环保专项执法行动。我市开展环境监察执法活动,通过健全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完善环境监察执法程序、加强监察执法队伍业务培训等手段,我市的环境监察执法能力、执法手段、执法效果得到了进一步提高。(来源:景德镇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