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草网群   

和否?同否?

媒体:原创  作者:超级Lili 2008/12/27 19:20:02
    今天得闲,翻出小驴儿的作文来看看,发现满纸成人口气,阅后不禁慨叹:我儿长大了,尽管思想还不成熟,但他毕竟学会用心去思考啦。
下面是小驴儿的作文:《和否?同否?》
    孔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陈胜也许没看过论语,但他绝不会没有人劝他“和谐一致”,陈胜没有听,他看到了“天下苦秦久矣”,认为这是起义的绝佳时机。果然,他振臂一呼,应着云集,六国没落贵族们和四海不堪驱使的人们凑到一块儿,三下五除二,便使偌大一个秦王朝土崩瓦解。
    陶渊明不像陈胜,好歹也能混个县级干部,孔夫子的知乎者也肯定是烂熟于心的,“和而不同”自不必说,但当时的晋朝,腐败奢侈之风简直登峰造极,纵使陶公是诸葛再世也难以有所作为。陶公想“和”吗?当然想!但官场的乌烟瘴气让他窒息!终于,一个小小的督邮成了导火索。陶公不干了,他炒了司马氏的鱿鱼——与其在这儿同流合污,还不如到他那个世外桃源,自然山水或许还和谐一些。让他奴颜婢膝地向上级讨顿饭吃,陶公可做不到!
    社会是一个大环境,个人是一个小环境,通常,个人都需要将其融入到社会这个大环境中。但当大环境变质时,个人或自动退出,或独善其身,亦或努力将其改变。
    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在中国知识分子心中竖起了一座坚固的堡垒。于是文人们有了骨气。一代代倔强的文人在一定程度上推动着中国历史的发展,他们永远保持着独立的精神和人格,宁愿“不和”也不苟“同”,绝不会向世俗求和。在他们心中,自有一个桃源,自有一方天地,纯净得容不下一粒沙子。而陶令只是他们其中的一位代表。
    再说陈胜,他不是文人,自起义之后,曰过“彼可取而代之”的项羽,曰过“大丈夫当如此也”的刘邦,揣过刺杀的张良,一切志同而道合道,将咸阳砸了个粉碎。以后,历朝历代,只要有腐败,就会有人揭竿而起,像黄巢,像努尔哈赤,七大恨告天前后,中国的农民们,练就了一身钢筋铁骨,他们不再委曲求全,不再盲目求和,而是奋起反抗。在近代中国,农民的精神更是演绎得淋漓尽致,比如说毛泽东的以农村包围城市。如果说文人是中国的口舌,那农民就是中国的拳脚。
    敢问孔老夫子,他们算不算君子?
阅读 468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