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草网群   

青州:《泷冈阡表》碑寻访记

媒体:内详  作者:内详
专业号:鄱湖人家 2009/4/11 9:45:08
  人民网潍坊4月9日电 据潍坊新闻网报道 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欧阳修,于宋神宗熙宁元年(1068年)以兵部尚书知青州,兼京东东路安抚使。在青州,他不仅以“宽简而不扰”的施政方针惠及百姓,享誉史册,而且以“泷冈阡表”祭文及其石碑,在青州的人文史上留下了熠熠生辉的光华,更在中国孝文化史上也增添了具有传奇色彩的浓重一笔!于是,我便怀着崇敬与景仰的心情,循着时空的幽深隧道,来寻读和探访“泷冈阡表”祭文及其石碑的踪迹了。

  那是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我翻开明嘉靖《青州府志》第6卷,看到“青山”条下有这样的记载:“山产石,深青细润。”再翻开清光绪《益都县图志》第9卷,在“青山”条下又继续写道:“青州出碑材,即此山也。欧阳文忠公泷(误为陇)冈阡表,即用此石。”并且还注明,《山东通志》也是这样记载的。看来,这些记述是确凿有据的,自然为历代志史家们所认可与引用。所以,在1989年出版的新编《青州市志?欧阳修传》中就写上了这样一段文字:“熙宁三年(1070年)四月……他写下了悼念他父母的著名文章《泷冈阡表》,用青州盛产的青石刻成一丈余的石碑,派人运载回江西老家,安置在父母墓前。”我们知道,欧阳修的故居属北宋庐陵,即现今的江西省永丰县。青州至永丰,迢迢几千里,在当时的运输条件下,他是怎样把巨大的石碑运回去的呢?自然给后人留下了一个不小的迷团。

  对于这件事情,我始终不能忘怀。几年后,我通过书信,终于与《永丰县志》副主编曾申庚先生取得了联系,他赠给我一部新出版的县志。志书中多处载有《泷冈阡表》及其石碑的文字,在其《文化?文物胜迹》部分这样记述着:“《泷冈阡表》碑是欧阳文忠公为纪念其父欧阳观、母郑夫人,竖立于父母墓道前的碑刻,置于西阳宫碑亭内。碑为青州(今山东青州市)石,墨绿色,高2.10米,宽0.94米,厚0.23米。正面刻有《泷冈阡表》碑文,背面刻有《欧阳氏世次表》,阴文正楷,直书,字体端庄稳重,雄健有力,为欧阳修撰书。”然而,永丰县路途遥远,《泷冈阡表》的刻碑一时难能前去瞻拜,所以时时萦绕于心。不过,祭文是容易找到的,《泷冈阡表》在《欧阳文忠公全集》第25卷,多数欧阳修散文选本也都选录了,我便时时反复地拜读这篇祭文了。

  读着这篇情深动人的祭文,读着相关的正史和有关的资料,此时,我眼前便清晰地浮现出了一幅这样的画面:幼小的欧阳修四岁就失去了父亲,第二年,母亲郑氏携带着欧阳修,扶着丈夫的灵柩,风雨兼程,把欧阳修的父亲埋葬在江西老家———沙溪泷冈。以后,母亲又备受艰辛,画荻教子,渐渐地,欧阳修长大成人了,23岁考中进士,踏上了仕途。至皇祐四年(1052),欧阳修46岁,母亲郑氏去世,次年,他扶着母亲的灵柩又回到永丰沙溪,将母亲与父亲合葬。于皇祐年间(1049~1053),欧阳修就写成了《先君墓表》初稿。至熙宁三年(1070年),他在青州知州任上,对墓表初稿进行了精心的修改,写成了《泷冈阡表》。他又请人开凿青石,制成墓碑,镌刻了碑文,将墓碑运回老家……这时,欧阳修已经64岁了。令人惊叹不已的是,这篇祭文从初稿到墓碑的刻制成功,前后经过了近20年的时间!

  反复读着这篇在青州最后定稿并且刻碑的祭文,我被深深地感动了!这篇祭文通过对欧阳修父亲事迹的记述,抒发了他对先人的哀悼深情和褒扬之意。这篇祭文把母亲的口述与作者的记述有机地结合起来,更加亲切真实、颇具感染力。这篇祭文质朴无华,不事藻饰,文笔酝情,感人至深。这篇祭文一反旧时碑文堆砌辞藻、沉闷板滞的通病,开碑文辞明意深、通晓畅达之风。因此,有人把这篇祭文与韩愈的《祭十二郎文》及袁枚的《祭妹文》同称为中国古代三大著名祭文,是很有道理的。

  多年来,《泷冈阡表》这篇祭文已经读过几遍,然而一直没有见到祭文的刻碑,我心中时时存着一个不小的遗憾。直到2003年10月,我才只身乘上了南下的列车,经过南昌,转乘汽车到永丰县城,再转车盘旋不少山路,终于到了沙溪镇。在这里接待我的是欧阳水秀,她与她的哥哥共同管理着欧阳修故居。她一听我是从青州来瞻拜《泷冈阡表》碑的,特别热情,即刻领着我去看那刻碑了。她边走边谈,说自己是欧阳修的35世孙,她领着我走进欧阳修中学门口(欧阳修故居在中学院内),北侧便是西阳宫。西阳宫是一座三殿并列的古建筑群,前面有一座高大的圆型拱门,于宋绍熙二年(1191)初建,现存的这座古朴门坊为清康熙十年(1672)重修,门顶上方的“西阳宫”三个大字,赫然醒目,刚劲有力,相传为康熙手书。进拱门,右侧是泷冈书院,左侧是欧阳文忠公祠,祠堂内有画像、供桌、香火等。祠堂东侧为碑亭,碑亭三间,东西排列,递进式双厅结构,雕梁画栋,飞檐流翠,富有民族特色,布局匀称,红柱生辉,古色古香,气势壮观。碑亭创建于宋,后经过多次重新修建。碑亭中间竖立《泷冈阡表》石碑,碑体保存完好,字迹清晰可辨。“泷冈阡表”4个大字横刻碑额,碑文每字16厘米见方,正文竖27行,共1116字。啊!终于见到了用青州青石镌刻的《泷冈阡表》巨碑了!我心情激动,连连惊呼,然后深深地三鞠躬!欧阳水秀也很兴奋,她不断地介绍着刻碑的情况。当我问及碑体上为何有些疤痕的时候,她绘声绘色地讲了一个东海龙王借观刻碑的故事:

  当初,刻碑运到鄱阳湖附近时,欧阳修正在船上闭目微睡,忽然梦见龙王要借碑看。这时,大船忽然抖动起来,欧阳修被惊醒了。他感到奇怪,正要在船上走动一下,只见乌云翻滚,狂风大作,湖面掀起巨浪,船只摇荡,眼见就要被掀翻了!欧阳修心想,这可能是龙王在为难自己了,为了船上人的安全,欧阳修正在犹豫,是否把《泷冈阡表》碑借给龙王看看。正在此际,一阵巨浪飞来,将巨碑掀人水中。过了一会儿,天朗气清,风平浪静。欧阳修一路闷闷不乐,但是当他回到沙溪时,奇怪的事情发生了,《泷冈阡表》碑居然平躺在父母墓前。传说龙王拜读文章后,就令一只巨龟将阡表碑背往沙溪。当时,乌龟累死了,化作一口龟塘,至今还在沙溪的荻楼旁边呢。据说,龙王拜读阡表时,大赞是天下妙文,喜得手舞足蹈,不小心,龙爪撕坏了碑文,所以石碑上留下了不少龙的爪痕。民间因为龙王爪子在碑石上,捶出拓片后有龙的爪痕,裱糊好的阡表便有了灵气,能避水火,所以,旧时永丰人家都喜欢把拓印的阡表挂在堂屋中。

  类似这样的故事,只是借以说明《泷冈阡表》碑的神奇和运输的艰难,人们不会计较也不必去计较是否真实。然而日月轮复,时光流到了20世纪60年代,欧阳修中学的周校长用智慧保护了《泷冈阡表》碑这一珍贵的历史文物,却是实实在在的真实。周润玉是欧阳修中学的第一任校长。1966年下半年,“文化大革命”的风浪遍及神州大地,自然波及到了欧阳修中学,周润玉校长心急万分,唯恐《泷冈阡表》碑遭到毁坏,他在焦急中忽然生出一计:在石碑正面贴上了一幅毛泽东的巨像,又挥毫书写了两条标语,贴在了毛主席像的两边,一条是毛主席万岁,另一条是共产党万岁。这样,石碑就没有人敢动了!周校长巧妙地保护了这一重要文物。我听说这一事实后,心潮翻腾,久久不能平静,对周润玉校长油然而生敬意。心想,周校长功不可没啊!请接受我这个青州游子的三鞠躬!

  我在西阳宫内流连忘返,在《泷冈阡表》碑前瞻仰良久,在欧阳修父母墓地徘徊多时,不愿离去。然而夕阳在山,我不得不辞别欧阳水秀,恋恋而归。在回青州的路上,我吟成了一首七言律诗《瞻拜〈泷冈阡表〉碑》,以作心迹的表露和永久的纪念:

  一表双亲天下奇,

  青州裁石屹沙溪。

  途经水陆三千里,

  时逾春秋九百期。

  曾历红羊无劫难,

  幸留庚戌有旌旗。

  堪称忠孝铭碑碣,世立高标百代师。(张景孔)

    来源:人民网
阅读 879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