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扬子鳄的保护区范围大幅缩小,但是可以减轻和一些当地居民的利益冲突,并且能集中精力对重点保护区域实施保护。另外,有限的资金也可以用到更该用的地方,保护效率更高,效果更好。
■缩小保护区减少与居民利益冲突
经过两年多的论证,安徽省扬子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面积缩小方案今年9月终于获得国务院的批准。在得到确切的消息以后,该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局长和扬子鳄繁殖研究中心主任朱家龙终于松了一口气。
“此后,保护区和这里居民的利益冲突将会很大程度上得到缓解。”朱家龙说,1986年,在安徽省扬子鳄自然保护区晋升为国家级时,保护区划定的面积达到4.33万公顷,但是现在看起来,当时的这种做法并不科学,因为保护区的很大一部分根本就不能作为扬子鳄的栖息地。
多年来,朱家龙一直在从事扬子鳄的保护和繁殖研究。他在接受《北京科技报》采访时表示,扬子鳄为中国所独有的国家一级野生保护动物,在恐龙生活的时代就已经存在,虽然历经几次“大灭绝”,它依旧奇迹般繁衍至今,到目前为止,在地球上至少已经生存了2.3亿年,有“活化石”之称。它也是目前全球23种鳄鱼中最濒危的鳄类。
化石证据表明,扬子鳄于进化初期在中国大地上分布广泛,曾经远达内蒙古、甘肃和山东,近到湖南、江西、浙江、江苏和安徽。直到近100年,该物种还广泛分布于湖北、湖南、江西、浙江、江苏、安徽和上海,是典型的沿长江中下游及其周边湿地分布的爬行类物种,且数量繁多。然而,随着人口的不断膨胀,以及环境的变迁,尤其是长江中下游农业用地迅速扩张,导致扬子鳄野生栖息地不断被蚕食。此外,在人鳄争地的过程中,由于扬子鳄袭击人畜、毁坏庄稼,从而招致大量猎杀。上世纪中叶后,人们在农业生产、灭钉螺运动中大量使用农药、化肥和有毒药品,危及田螺、河蚌等这些扬子鳄赖以生存的水生动物,使得它们的食物大量减少,而它们自身有时甚至被毒害患病致死,扬子鳄数量急剧减少。
为拯救这一濒危物种,上个世纪70年代以后,中国政府开始从立法、建立保护区、开展扬子鳄人工繁育等诸多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实施扬子鳄救护工程。早在1972年,国务院就发出保护珍稀动物的通令,将扬子鳄列为了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明令禁止猎杀。由于当时绝大部分野生扬子鳄的生活区域已经缩减到安徽省境内,其中,宣城市的广德、宣州、南陵、郎溪、泾县等五个县市是最为主要的分布区域。为解决扬子鳄栖息地不断丧失的问题, 1982年,安徽省政府将宣州、南陵、泾县、郎溪、广德5县(区)的水稻作业区和林场划为扬子鳄省级自然保护区;1986年,该省级自然保护区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大片农耕区和村庄曾被划入保护区
“然而在该保护区晋升为国家级时,简单地将扬子鳄活动的村镇全部划入保护区,导致保护区内分布大片农耕区、村镇政府所在地以及人口密集区。这么多年的现状已经表明,这样划分保护区的方法并不能对扬子鳄实施有效的保护。”朱家龙说,保护区还时时与区内的大量居民、单位发生利益上的冲突。因为处在保护区内,这些居民、单位的一些行动要受到严格的限制,但他们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往往要突破这些限制。在这种局面下,保护区不但没有得到有效保护,相反还在继续被破坏。导致的结果是野生的扬子鳄数量不但没有上升,反而仍在逐年下降。1981年,中美专家联合调查时发现,当时安徽野生扬子鳄幸存数量有500条左右。但是现在,野生的扬子鳄只剩下120至150条,已经到了几乎灭绝的地步。
国际野生生物保护学会(WCS)中国项目主任解焱在接受《北京科技报》采访时表示:“安徽扬子鳄自然保护区面积的重新调整是一种必然。由于原来的保护区将大量的居民区、耕地包括在内,而这些地方人们活动频繁,对实施扬子鳄保护已经没有实质意义。调整以后,虽然扬子鳄的保护区范围大幅缩小,但是可以减轻和一些当地居民的利益冲突,并且能集中精力对重点保护区域实施保护。另外,有限的资金也可以用到更该用的地方,保护效率更高,效果更好。”
■缩小保护区对保护扬子鳄有积极作用
在新的保护区规划中,保护区的面积由原来的4.33万公顷减至1.86万公顷,整整缩小了一半以上,但适合扬子鳄栖息繁衍的核心区面积却大幅增加,由原来的41公顷增加至5188公顷,这对促进扬子鳄野生种群自然增长将起到积极作用。
自然保护区界线划定不科学也并不仅仅是安徽扬子鳄保护区的问题。解焱表示,在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初,中国规划的很多自然保护区也都存在着像安徽省扬子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类似的问题。由于范围和边界确定比较随意,区域内居民、机构因利益和保护区冲突矛盾时有发生,争地的现象比较普遍。近些年,随着大家对自然保护区功能认识的提升,相关保护区的设立和边界的划定也就越来越科学。除了尽量和区域内居民保持协调以外,这些年,一些保护区还会对利益受到影响的居民进行经济补偿和提供工作的机会。另外,原来一些划定的自然保护区也对其边界范围进行了一定的调整,从而尽量维持自然保护区动植物资源的保护和居民利益的平衡。
■确定保护区要让当地居民积极参与
“以后,在进行新的自然保护区划定或者对原有保护区进行调整时,确定边界与范围最好还要让当地居民积极参与,这样不仅会获得他们的理解,减少利益冲突和矛盾,还会获得他们的支持。”解焱说。
不过,解焱也对记者表示,安徽扬子鳄自然保护区面积大幅压缩,现在保护区中的各核心保护点、保护区域将会更加孤立,这种点状化不利于扬子鳄的基因交流和长远繁衍,将对扬子鳄未来的保护工作带来了一些新的挑战。如果不能找到合适的解决方案,扬子鳄在区域内近亲繁殖,将会出现种群退化的危险。
朱家龙对记者表示,将来他们会通过对河道的廊桥建设和管理来解决各扬子鳄核心保护点、保护区域的孤立状态,从而为其搭建起迁徙和交流的通道。但他也坦陈,对于一些没有河道连接的区域,扬子鳄的迁徙和交流还是一个问题。解焱告诉记者,可以通过适当迁建居民点把各保护点之间建立连接,但是,如此建设自然保护区需要巨大的投资。
解焱表示,积极吸引民众参与保护,与扬子鳄和谐相处是解决此类问题比较现实的选择。只有这样,将来扬子鳄的繁衍和生存才不局限于自然保护区内。在全世界23种鳄类中,扬子鳄是个头最小,也是最为温顺的动物。它一般不会主动攻击人,所吃的食物主要是河蚌和田螺等,吃鱼、鸭、鹅的情况很少。从其主要食源来看,和人们并没有太大的经济利益上的冲突。现在,由于安徽宣城等地野生扬子鳄数量极少,很少有人看到,一些老百姓对其并没有科学的认识,因而在心理上比较害怕,当地的一些地方官员害怕扬子鳄伤人,也不愿倡导扬子鳄和居民协调发展。“随着对扬子鳄认识的深入,这样的观念也需要改改了。”解焱最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