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草网群   

徐明轩:建“鄱阳湖大坝”该由谁说了算

媒体:新京报   作者:徐明轩
专业号:鄱湖人家 2011/6/27 8:11:36

  三峡与鄱阳湖之间的博弈,不是水多加面、面多加水的“过家家”,决策尤需谨慎,所以需要专家、官员之外更多的公众表达意见。

  据《瞭望》报道,江西方面认为三峡工程对鄱阳湖影响巨大。三峡建坝之后,泥沙输送量减少,伴随泥沙而下的营养物质生态链条也被截断。三峡在枯水期的发电、灌溉,和下游比如鄱阳湖之间形成博弈。因此,鄱阳湖拟建大坝抵消三峡影响。建设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的“六大课题”,今年年初在北京通过了国家级专家组的评审验收。验收意见认为,该工程对生态环境可能产生的一些不利影响,通过科学的措施和方法可以降低或者缓解。近日,江西水利厅的官员据此回应了公众的质疑。

  看来,这个对很多人来说毫不知情的“鄱阳湖大坝”(按江西有关官员的说法,那不是大坝,只是“大闸”,没有发电功能),已经酝酿很久了。2009年12月,《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域规划》获批,其中提到做好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的前期工作,重点研究、适时推进该工程。今年被验收的“六大课题”正是为这个项目做准备。

  据报道,当初《规划》获批后第三天,江西省的领导就强调: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是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核心工程”。然而,在2010年1月28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新闻发布会上,相关领导并未向公众主动披露这个“核心工程”。

  如此种种,今天才让人觉得像是天上突然掉下一个“大闸”来。但作为一个影响绝不限于鄱阳湖、江西的大型水利工程,国人都是利益攸关方,公众有权了解、参与决策过程。不能由地方政府官员和专家包办。

  这方面,我们是有经验教训的。就三峡大坝决策来说,先有水电部组织的专家认证,之后国务院成立了三峡工程审查委员会,再做认证,再由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最终由全国人大表决。所以参与决策的一位院士表示:三峡工程决策过程最民主。饶是如此,公众还是对该工程有一些疑问。

  让人遗憾的是,20年过去了,三峡工程还是唯一一个经全国人大批准的建设工程。关于大型建设项目的批准立项,还建立在个案解决层面,没有统一的法定程序,更难做到公众参与、全程问责。相关规定主要还只是国家发改委 的两个部门规章:《国家发展改革委核报国务院核准或审批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目录(试行)》、《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改进和完善报请国务院审批或核准投资项目的管理办法》,其中并没有明确公众对特大型建设项目的知情权。

  鄱阳湖“大闸”建不建、建什么样的水利枢纽,不仅仅是一个技术问题,而是攸关亿万人生存的公共决策,公众有权了解和参与。长江是中国人的母亲河,三峡与鄱阳湖之间的博弈,不是水多加面、面多加水的“过家家”,决策尤需谨慎,所以需要专家、官员之外更多的公众表达意见。

  徐明轩(法律工作者)

阅读 254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