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草网群   

“未污先治”才能保湖清

媒体:新华每日电讯  作者:伍晓阳
专业号:鄱湖人家 2013/8/13 6:17:45

    

    据媒体报道,云南省玉溪市未来3年拟筹资105亿元,用于抚仙湖保护治理工作。鉴于我国湖泊“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留下了太多教训,作为至今保持一类水质的“高原明珠”,抚仙湖能否走出一条“未污先治”的新路,令人期待。

    抚仙湖多年平均蓄水量约206亿立方米,是我国蓄水量最大的淡水湖之一,也是我国重要的战略水资源储备。抚仙湖的保护与治理,一直备受各界关注。虽然水质优良,但抚仙湖并非高枕无忧。让人们记忆犹新的是,2002年时抚仙湖的水质曾一度下降为二类,局部甚至出现蓝藻爆发。

    应对水质下降问题,当地采取了一系列治理措施。比如,关闭湖边的磷矿,取缔机动船艇和燃油机头,拆除沿湖违章建筑等;再比如,实施“抚仙湖-星云湖出流改道工程”,彻底截住了从星云湖流入抚仙湖的每年约4000万立方米的劣五类水体。经各方共同努力,自2003年以来,抚仙湖一直保持一类水质。

    未污先治,对我国湖泊保护是个新的课题。此前,“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给我们带来了沉重的教训——大型湖泊的污染一旦病入膏肓,投入数百亿元、上千亿元治理也难见成效,离抚仙湖近在咫尺的滇池就是前车之鉴。

    未污先治,并非没有污染,而是趁污染尚未酿成恶果,及时采取保护和治理措施。事实上,抚仙湖面临的污染压力并不小。流域分布着15万亩农田和18万人,农药化肥的施用和生活污水的排放,成为抚仙湖主要污染来源。目前,34条主要入湖河道水质多为劣五类,抚仙湖水质已逼近二类边缘。

    此外,商业资本对抚仙湖的追逐也值得警惕。虽然发展旅游休闲度假产业符合转型升级的要求,但众多资本大佬纷纷“跑马圈地”,湖滨旅游地产和高尔夫球场的建设,在占据风景名胜资源的同时,也带来了污染的威胁。

    未污先治,考验地方政府的理念和决心。当前,生态环保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但对于地方政府和官员来说,保护环境不易出政绩,即使有政绩也未必得到实际好处。相反,湖泊污染动辄投入数百亿,无疑是更诱人的“蛋糕”。在这样的现实下,地方主官更需要有高远的境界和眼光,以对国家负责、对历史负责、对大自然负责、对子孙后代负责的精神,保护好抚仙湖一潭碧水。

    玉溪市计划3年投入105亿元治湖,让人们看到了希望。抚仙湖治污,在面源污染治理、入湖河道整治、生态修复、环湖截污和严格加强资本监管等方面的尝试和探索,对其他地区的治污工作也应有积极启示——要有“未污先治意识”,别总等到问题恶化之后才想到环保。

阅读 274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