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景区免费开放的启示
媒体:中国信息报 作者:石子河专业号:楚鹭伊人
2009/3/27 21:11:27
近日,杭州西湖景区的新太子湾公园开始24小时免费向市民、游客开放。自2002年杭州首次对西湖进行综合保护工程以来,西湖南线的四大公园——涌金公园、柳浪闻莺、学士公园、长桥公园与中山公园一起,首先实施免费开放。之后,花港观鱼、曲院风荷、杭州花圃、龙井八景等均实现了免费开放。随着太子湾公园24小时免费开放,市民、游客拥有的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没有围墙、不收门票、完整开放的西湖。
在旅游景区一片“涨”声的“景”况下,西湖景区免费开放令人称道。没有围墙、不收门票的完整西湖,将自己的每一寸绿地和每一处景观,奉献给了广大市民、游客,在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等方面均实现了“不收门票的和谐发展”。据报道,自2002年景点陆续免费开放以来,杭州接待的旅游人数和所获得的旅游收入均呈逐年攀升趋势,西湖免费开放使景区管理部门增收逾亿元,带动了杭州旅游产业新增经济效益上百亿元。
风物长宜放眼量。西湖景区的免费开放使杭州“名利双收”,除了在大旅游市场上赚得钵满盆溢,更使得其城市形象得到大幅提升,杭州旅游业收获的声誉和长期收益远非其他城市可比。西湖景区这种算大账、用发展眼光看得失的做法,对那些仍在门票经济上“画地为牢”的管理者来说,应该是一种很有意义的启发。
诚然,风景名胜应该得到保护,但在保护的同时,更应以合理价格的门票向社会各界开放。景点门票价格过高,只会把一部分人拒之门外,剥夺了低收入群体游览参观风景名胜的权利。一些地方将价格畸高的门票变成了当地的摇钱树,完全忘记了公共资源本该承担的社会职责和公益角色。应该认识到,作为公益单位的风景名胜,其价值主要是人文价值和教育价值,用提高门票的办法来维持经营和进行保护的理由是不成立的。因此,各地主管部门不能只算经济账,更要算社会账、政治账、教育账。
再看西湖景区的免费开放,不仅实现了“还湖于民、还山于民、还景于民”,努力使公共资源利用最大化、最优化,将旅游公共产品回归本色,使民众社会福利收益度增加,而且让旅游者在休闲度假中最大限度地感受到惬意和满足,进而实现了对景区人文、历史与生态价值的保护与提升。同样是以旅游发展经济,杭州放水养鱼,涵养了财源,带动了宾馆、餐饮、交通、商业零售、会展、通信等行业的迅速发展。免票制还改变了杭州旅游季节分布,使旅游产业结构得到优化,淡季不淡,旺季更旺。
各地景区应在西湖景区免费开放中得到启示,真正懂得“欲取之,必先予之”的真谛。
阅读 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