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草网群   

加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环境保护的对策与建议

媒体:九江人大信息网  作者:周照华
专业号:鄱湖人家 2009/10/10 7:43:37
    鄱阳湖60%以上水域位于九江市境内,九江下辖的都昌、湖口、星子、永修、共青、庐山区、德安等7个县区滨湖(简称滨湖7县区)。省委省政府关于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重大战略决策,为我市科学发展、奋起赶超提供了重要的发展机制。为深入贯彻落实市委九届七次全会精神,积极把握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战略机遇,本文通过开展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环境保护调研,针对鄱阳湖九江区域环境现状、存在问题及加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环境保护工作进行了研究分析并提出对策建议,希望能为策应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加强环境保护工作和加快九江发展、实现争得应有地位目标做出一点积极探索。
 
    一、鄱阳湖九江区域环境现状
   
    (一)水环境现状
   
    1、水环境现状总体评价
    根据近5年鄱阳湖九江水域2个监测点位的水质监测数据和平均综合污染指数系统分析,水质均达到Ⅲ类水体水质标准。监测数据显示除07年没有污染物超标外,其余年份总磷、总氮均出现超标现象,说明鄱阳湖水质呈现有机污染特征。其中,枯水期污染状况重于丰水期,丰水期又重于平水期。主要污染物为总磷、总氮、高锰酸盐指数、生化需氧量,占总负荷的78.14%,其它污染物占21.86%。
综合营养状态指数法进行的水体富营养化分析显示,湖区水体为中营养状态。水质总体分析结果:鄱阳湖九江区域水质状况良好,达到Ⅲ类水体水质标准,湖区水体富营养化程度为中营养状态。
   
    2、水污染源分析
    根据最近一次鄱阳湖污染源调查数据分析,鄱阳湖滨湖7县区排入鄱阳湖的主要污染物COD排放总量为19775吨/年,其中工业源为5044吨/年,城镇生活源为3048吨/年,非点源为11683吨/年(占59%)。其中,非点源污染是鄱阳湖九江区域水环境的主要污染源。滨湖7县区中,庐山区的工业污染源最大,废水排放量和COD排放量分别占分部工业排放量的56%、65%,主要排放点源为庐山区化纤企业;都昌县非农业人口居滨湖7县区之首,县全部生活污水均直接排放鄱阳湖,其城镇生活污水和主要COD排放量最大,因农村生活污染源占比大,县全部非点源污水均直接排入鄱阳湖,其非点源废水排放量和COD排放量最大,分别占滨湖7县区全部非点源排放量的44%、43%。
   
    3、水环境变化趋势
    根据近5年鄱阳湖水质污染指数情况分析,鄱阳湖九江区域水质污染变化呈不显著上升趋势。鄱阳湖主要受到有机营养类污染,由于总磷、总氮的过量积聚,水体营养过剩,导致水体水质污染呈不显著上升趋势。水体营养化程度处于富营养边缘(中营养状态),氮、磷的主要来源为入湖的河流及沿湖周边的面源、城镇生活源和工业企业的废水排放等,其中主要污染物60%以上来自于无组织的非点源排放;入鄱阳湖的五大河流中赣江污染最大,九江地区污染最大的工业企业为庐山区化纤工业园区。另外,近年的湖区采砂作业,导致底泥被大量搅动,鄱阳湖水质悬浮物、总氮、氨氮含量急剧升高,2003、2004年枯水期在湖口多次出现湖水浊于江水的现象。湖内的其它各种经济活动如运输及污染物泄漏等也对水体水质造成影响。
 
    (二)空气环境现状
 
    1、空气环境现状总体评价
    鄱阳湖滨湖7县区环境空气监测数据显示: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指标均达到二级标准,因此鄱阳湖区域环境现状总体较好。监测数据分区计算分析显示:滨湖7县区环境空气污染最重点是庐山区,环境空气污染最轻点是都昌县。
 
    2、空气环境变化趋势
    根据鄱阳湖滨湖7县区近5年环境空气质量变化趋势进行了研究分析,环境空气质量呈污染上升趋势。主要原因为:一是工业化进程加快,工业污染源排放量显著增加。二是城镇化率不断上升,城镇规模不断扩大,建筑业、餐饮业发展迅速,造成城镇环境空气污染加重。三是汽车拥有量快速上升,增加了环境空气的污染负荷。
 
    (三)固体废物现状
 
    1、工业固体废物
    2007年鄱阳湖滨湖7县区工业固体废物主要由采矿业、炼钢、化学工业、化学纤维制造业等产生,总量为88.09万吨,综合利用量为62.71万吨,综合利用率为71.17%。危险废物产生于有机化学原料制造业,全部进行了集中处置。尾矿综合利用率较低,仅为4.74%,给周围环境带来了潜在的威胁。
   
    2、生活垃圾
    2007年鄱阳湖滨湖7县区生活垃圾年产生量为65.58万吨。由于生活垃圾种类和数量繁多、成份复杂,难于处理,易滋生蚊蝇等害虫、影响景观、破坏生态环境,特别是长期堆积后产生的浸出液有机物含量高,对地表水和地下水环境都易造成污染。
   
    (四)生态环境现状
    鄱阳湖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泊,是国际重要湿地,具吞吐型通江湖泊和季节性湖泊特点,在长江流域中发挥着巨大的调蓄洪水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等特殊生态功能,是我国十大生态功能保护区之一,也是世界自然基金会划定的全球重要生态区之一,对维系区域和国家生态安全具有重要作用。
    至2007年底,鄱阳湖区域自然保护区总面积达220253公顷。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处,省级自然保护区6处。位于鄱阳湖九江鄱阳湖候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永修、星子、新建县)、江西都昌候鸟省级自然保护区(都昌县)、江西鄱阳湖长江江豚省级自然保护区(都昌县、鄱阳县)、江西省鄱阳湖河蚌保护区(新建县、星子县、南昌县)、江西省鄱阳湖鲤鲫鱼产卵场(新建县、南昌、永修县)。鄱阳湖湿地约有61%在九江市境内,面积达20余万公顷。湿地类型共有6种,以湖泊湿地、河流湿地为主。滨湖7县区已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2个,分别为共青开发区和星子县。其中,共青已获得国家批准,星子县已获得试点县称号。
    鄱阳湖动植物资源较为丰富,水生植物约有一百余种,水草丰美,每年到鄱阳湖湿地越冬的鸟类约有三百余种,几十万只。是迄今发现的世界上最大越冬白鹤群体所在地,白鹤种群约占全球的98%以上,也是迄今发现的世界上最大的鸿雁群体所在地,鸿雁数量达3万只以上。是全国最大淡水水产养殖水域,有鱼类122种、浮游植物50种,是长江一些珍贵鱼类漫游、产卵与育肥的场所。国家二级保护水生动物江豚在鄱阳湖也有分布。
 
    二、鄱阳湖九江区域存在的环境问题
 
    (一)水质污染呈加重趋势
    鄱阳湖因吞吐型湖泊特点,水位涨落受江西五大水系及长江来水的双重影响,丰枯水位面积相关极大,这种自然地理特征直接影响着水体质量。由于枯水期水量仅为丰水期的1%-2%,而污染物排放无太大变化,此时水体水质最差。丰水期正值农耕时期,化肥农药的大量施用,使得大量有机物随水土流失和地表径流进入鄱阳湖,此时污染排放负荷最重。鄱阳湖采砂作业及航运船舶排放的油污水,也对水体水质造成破坏。
  
    (二)水资源忧患意识薄弱
    少数地方和企业对国家产业政策和环境保护认识不到位,盲目承接发达地区转移过来的污染企业和项目,留下环境污染事故隐患。一些企业管理者环境意识不强,违法排污现象时有发生。粗放型经济造成部分地区已无富余环境容量,对可持续发展形成了制约。
  
    (三)缺乏统一管理机制
    目前在流域和湖区的环境管理方面,农业、林业、水利、水产、国土、海事、环保等部门各司其职,由于上下游之间、各部门之间、各行业之间利益的不统一,职能交叉重叠,管理体制不顺,造成多头管理、多头不管、相互推逶、有利都上、无利则让等现象时有发生,亟需建立统一的管理协调机制。
  
    (四)环保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
    目前,滨湖各县均尚未建成集中式生活污水处理厂,生活污水直排现象十分普遍。现有的生活垃圾处理场也未达到卫生填埋要求。大量生活污染源直排入湖,有机污染富集在湖区,致使鄱阳湖部分水域有机污染加重,水质呈下降趋势。
 
    (五)农业面源污染比较严重
    由于农业生产中化肥、农药过量使用县利用率低,造成湖区氮磷污染物大幅增加。渔业及规模化畜禽养殖业的发展,尤其是化肥养鱼、网箱养鱼,使湖区浮游植物生长迅速,水体富营养化状态加快,已经威胁到水体质量和饮用水源安全。
 
    (六)水质监控能力亟待加强
    主要体现在:一是监测点位设置过少,鄱阳湖60%以上水域分布在九江,但仅有2个国家级监测点位,不能真实全面的反映湖区的环境现状。二是滨湖各县监测能力薄弱,缺少水质监测技术人员和仪器,影响了鄱阳水质监控工作的开展。三是县级环保部门包括机构建设、人员素质、资金投入、监管能力、应急能力等均有待加强。
  
    (七)产业布局不尽合理
    除永修县星火工业园定位明确、产业集聚外,滨湖县区在产业结构上存在求大求全现象,缺乏结合资源环境特点和功能区划的明确定位和产业分工,一些工业企业还存在超标排污问题,还存在重化工业事故性排放的环境风险。
 
    (八)生态系统质量下降
    鄱阳湖湿地资源作为一个重要的生态系统尚未得到系统有效的保护。存在把湿地当作荒滩、荒地、荒水无度无序开发利用现象,加之湖区“人鸟争食、人湖争地”的矛盾突出,乱捕滥猎、非法采砂、非法围堰、湖区用水过度等问题屡禁不止,鄱阳湖湿地资源不断遭到侵害,湿地资源萎缩,生态质量下降,湖泊生态系统日益脆弱。
 
    三、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环境保护对策建议
 
    为进一步强化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环境保护工作,创建一流的生态文明示范区,实现把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成为生态环境全面优化、自然资源永续利用、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区域目标,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一)开展战略规划环评
    在高起点、高标准编制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规划的同时,应同步开展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战略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提出环境保护政策建议并予以严格落实,以提高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决策质量,为生态经济区项目建设和产业发展提供更为便利的条件。
 
    (二)编制环境保护规划
    应统筹编制生态经济区环境保护规划,为生态经济区建设中的环境保护提供重要的指导和具有可操作性的实施方案。规划应包括环境保护目标、行业布局规划、环境容量及建设项目环境管理、污染控制具体措施、生态与开发等方面内容。
 
    (三)争取国家政策支持
    一是积极争取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申报为国家级经济区,争取相关的经济、金融、土地、税收等优惠政策措施和配套建设资金;二是积极申报和争取国家生态补偿基金、国家环保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国家生态保护建设资金;三是积极争取国家制定优惠的生态产业和环保产业政策;四是积极争取国内外生态与自然保护基金会的环境与生态保护项目;五是争取国家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内上缴中央部分的排污费全额返还。
 
    (四)建立环境绩效考核机制
    把鄱阳湖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列入领导干部考核的重要内容,作为干部选拔任用和奖惩的依据之一。坚持和完善各级人民政府环境目标责任制,逐级签订鄱阳湖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目标责任书,实行年度目标管理,定期进行考核,并公布考核结果。评优创先活动实行环保一票否决。对环保工作贡献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建立问责制,切实解决地方保护主义干预环境执法的问题。对因决策失误造成重大环境事故、严重干扰正常环境执法的领导干部和公职人员,予以责任追究。
 
    (五)制定环境保护经济政策
    1、建立生态补偿机制
    一是要尽快制定生态补偿法规规定;二是要建立全省环境保护生态补偿基金(资金来源可以从矿产、森林、水资源、旅游、土地等资源开发和电力建设、排污权拍卖等方面征收和获得生态补偿费);三是要科学测算合理确定生态补偿标准;四是争取国家和省级财政在安排转移支付时,充分考虑鄱阳湖区域生态补偿因素。
 
    2、推进绿色信贷工作
    严格执行国家环保部、人民银行、银监会联合发布的《关于落实环保政策法规防范信贷风险的意见》。建立信贷“环保一票否决制”,对不符合环保政策的项目不予发放贷款,对列入“区域限批”、“流域限批”地区的企业和项目,在解限前暂停一切形式的信贷支持。加大对节能减排项目的信贷支持力度。
 
    3、开展绿色保险试点工作
    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开展绿色保险试点工作,充分发挥保险机制的社会管理和经济补偿的功能,采取市场手段有效解决环境问题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在生态经济区内,通过对化工、化纤等重污染行业强制推行环境污染责任保险,使环境污染受害者或区域及时获得经济补偿,既可以减轻政府负担、分散企业经营风险,也可以促进企业加强环境风险管理、提升环境管理水平。
 
    4、开展企业环境行为评价试点工作
    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开展企业环境行为评价试点工作。根据生态经济区特点和环境保护要求确定评价因子,对企业环境行为进行综合评价定级,在各种媒体向社会公开。通过公众和社会监督,促进企业加强污染控制、改善环境行为、树立良好社会形象。
 
    (六)制定适宜的产业政策
    严格制定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产业准入规定,提高准入门槛。承接产业梯度转移项目要统筹兼顾、合理安排,打破区域界限。产业政策的制定要结合生态经济区规划、资源禀赋特点、环境容量、生态状况、人口数量以及省、市发展规划,要明确不同区域的功能定位和发展方向,将区域经济规划和环境保护目标有机结合起来。严格执行规划和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与环保“三同时”制度,明确规定环鄱阳湖1公里范围为禁止开发区,不得进行项目建设。
 
    (七)实施环境保护工程
    实施6项环境保护工程。
    1、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工程
    实施县级污水处理厂建设工程,实现生活污水零排放目标。实施县级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工程,包括建设生活垃圾处理场,并配套建设垃圾渗滤液处理设施,建立农村生活垃圾“村收集、乡镇转运、县区处理”的垃圾无害化处理机制和措施。实施工业园区集中式污水处理厂建设工程。
 
    2、污染减排工程
    着重抓好工程减排、结构减排、监管减排,通过重点治理工程削减总量,通过淘汰落后产能腾出总量,通过优化发展降低排放总量。合理规划建设滨湖各县区生态工业园,发展循环经济试点,实施清洁生产,依靠优化增长和集中防治降低排放总量。
 
    3、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程
    加强农业面源监管,积极控制农业面源和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发展生态农业和有机绿色农业,大力推广生态种养模式,提高农业的发展质量和经济效益。加强畜禽养殖污染防治,限期关闭不能达标排放的规模化畜禽养殖场。
 
    4、饮用水源保护工程
    加强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工作,加强城市备用水源建设,加强滨湖各县饮用水源监测网络的建设,不断巩固饮用水源一级、二级保护区内的排污口整治行动成果。
 
    5、鄱阳湖、修河源头暨庐山西海生态功能保护工程
    以保护和修复修河源头和鄱阳湖、柘林湖水源涵养地生态服务功能为目的,科学划定鄱阳湖、修河源头和柘林湖生态功能保护区范围,在滨湖各县推进生态县创建工作。建立鄱阳湖大生态概念,积极开展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的保护工作,适当扩大保护区面积,将原本分割的保护区进行有机的联系。同时重点实施鄱阳湖湿地系统、湖泊修复系统的建设,逐步恢复湖泊、湿地等生态系统的自然面貌。
 
    6、绿色生态建设工程
    全面实施绿色生态十大工程和七个专项行动,实施企业退城进园工程,全面清理环湖1公里范围内的违法排污企业。
 
    (八)加强环境监管能力建设
    1、增加水质监测点位
    根据最新的实地勘察和《江西省地表水监测断面设置和调整方案》,鄱阳湖九江区域需设置监测点位7个,除原有2个监测点位,还需增设5个监测点位。
 
    2、加快建设重点污染源在线监控体系
    启动县级工业园区环保监控中心建设,全面建成鄱阳湖流域县以上重点污染源在线监测监控设施,实现重点污染源污染物排放的实时动态监测监控。
  
    3、加强和完善环境安全应急防控体系建设
    完善环保机构设置,成立工业园区环保分局。建立完善环境污染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应急专业队伍、装备配置、应急信息平台、综合指挥协调系统等,提高突发性环境事件预警和应急处理能力。
 
    (九)加强环境科学研究
    建议设立专门的鄱阳湖课题研究经费,积极开展鄱阳湖水环境、生态环境及鄱阳湖企业课题研究;开展鄱阳湖营养化趋势、形成机理及演变规律分析预测和课题研究;开展鄱阳湖水体自净能力、水体容量课题研究;开展鄱阳湖面源污染和农业面源控制课题研究;开展鄱阳湖生态环境安全评估等。同时加强与国际、国内相关科研机构交流合作,增强鄱阳湖生态保护的科技支撑力量,为政府环境决策提供支持。
 
    (十)推进环保产业发展
    一是成立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环保产业协会,建立环保产业信息统计体系、环保产业政策和市场咨询体系、环保产业技术与信息交易体系、环保产品监督体系等,培育、监督、管理和规范环保产业市场,推动环保产业发展;
 
    二是构建环保产业风险投资体系,建立环保产业风险投资基金,加强对环境技术、环保设备和环保产业的开发;
 
    三是制订并组织实施重点环境保护实用技术推广计划,促进环保实用技术的集成化、成套化、工程化和产业化,加快环保成果转化。(作者系市人大代表、九江市环境保护局局长
阅读 2366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