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報宜春專訊】記者郭美勤報道:「全球低碳經濟的興起和《鄱陽湖生態經濟區規劃》的全面實施,給宜春帶來了重大的發展機遇。宜春將以更開放的姿態、更高效的招商服務吸引全球資源要素向宜春聚集。」江西省宜春市委書記謝亦森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時,對宜春的趕超跨越充滿信心。 四張牌促宜春綠色崛起 謝亦森說,宜春近年來憑藉自身的區位優勢,明月山硒溫泉等旅游資源,業已形成的油茶產業、醫藥、鋰電新能源、現代服務業等朝陽產業,成為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內的重要城市。先后獲得全國綠化模範城市、國家現代林業建設示範市、世界著名文化旅游城市等殊榮,這為宜春策應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建設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謝亦森表示,宜春要主動融入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建設,打好「四張牌」。一是打造亞洲鋰都。充分利用宜春(國家)鋰電新能源高新技術產業化基地的牌子,努力做好招商引資、招商引才、招商引智工作。二是創建宜居城市。 要在已經達到上榜城市標準的基礎上,加快建成中部地區最佳宜居城市。三是打造「森林宜春」。堅持點、線、面相結合,描繪綠色城市、綠色通道、綠色鄉村的生態美景。四是打造月亮之都。努力做大以月亮文化為代表的旅游開發,讓宜春明月山通過月亮文化走向世界。 瞄準世界前沿擴大對外開放 據悉,2009年,宜春在全國建立了首個鋰電新能源產業基地,短短一年時間就引進國威國際集團、美國新能源投資有限公司等鋰電及鋰電相關企業15家,合同資金達100.3億元。其中投資10億元以上的5家,另有比亞迪汽車等56個項目正在洽談。目前,該基地被國家科技部授予「國家鋰電新能源高新技術產業化基地」。未來該市將按照鋰礦原料→碳酸鋰→鋰電池材料→鋰電池→鋰電汽車的產業鏈式發展方向,形成比較完整的鋰電新能源產業集群,力爭2020年底前年產值突破1000億元。 謝亦森表示,鋰電新能源產業作為高新技術產業,關鍵靠科技創新和人才支撐,宜春將瞄準世界鋰電產業前沿,進一步加大對外開放的力度,在招商引資中做到招商引智、招商引技、招商引才三者并舉,加強與國際科研機構、大專院校的合作,凝聚各方面力量培養專業技術人才。同時,在重大項目招商、基地形象建設、項目落地等方面將有重大突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