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草网群   

都昌县鄱湖湿地候鸟生态文化资源调查

媒体:湿地中国  作者:内详
专业号:鄱湖人家 2008/11/29 15:25:00
[ 摘 要]优越的滨湖地理位置,明显的梯形地形地貌,丰富的水生动、植物资源造就了都昌县拥有地域广阔,物种繁多的湿地。都昌县鄱湖湿地面积占鄱阳湖湿地总面积的三分之一,境内水清草美,四季分明,蕴藏着大量的水生动、植物资源,是候鸟重要的繁殖栖息地和迁徙停歇地。充分利用这一宝贵资源,高度重视和保护湿地候鸟生态环境,围绕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倾力打造湿地生态公园,全面提升自然保护区的档次和品位,推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实现“同在蓝天下,人鸟共家园”的目标,有利于促进都昌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关键词 :林业      生态文化       调查
都昌县位列长江之南,庐山之东,濒临烟波浩淼的鄱阳湖,优越的滨湖地理位置,明显的梯形地形地貌,丰富的水生物、植物资源造就了都昌拥有地域广阔,物种繁多的湿地。都昌县鄱阳湖湿地面积185万亩,占鄱阳湖湿地总面积的三分之一,为湖区各县之首,沿湖草洲、滩涂、岛屿100余处,境内水清草美,四季分明,蕴藏着大量的水生动、植物资源,是候鸟重要的繁殖栖息地和迁徙停歇地。都昌县要充分利用这一宝贵资源,高度重视和保护湿地候鸟生态环境,围绕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倾力打造湿地生态公园,提升自然保护区的档次和品位,为建设实力、活力、魅力都昌作出更好更大的贡献。
        一、   湿地候鸟生态资源现状
湿地是“地球之肾”,在降解污染、减缓经流、调节气候、保护物种、蓄洪防旱、维护平衡等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都昌县坚持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同步,推行湿地保护方针政策,切实保护生态资源,推进湿地功能稳定。2004年省政府批准成立 “江西都昌候鸟省级自然保护区”,面积达61.25万亩,其中核心区12.3万亩,实验区48.95万亩,保护区位于鄱阳湖北部,地理座标是:东经116°2′24″--116°36′30″,北纬28°50′28″--29°10′20″。
保护区由多宝、泗山两个子保护区组成,涵盖10个湖泊,涉及9个乡镇,34个村委会,总人口35830人。2005年8月成立了江西都昌候鸟自然保护区管理局,2006年5月都昌湿地保护建设项目获国家林业局立项批复。据调查,保护区内分布鸟类230种,占全省鸟类种类数的54.89%,占全国鸟类种类数的18.5%,其中典型的湿地鸟类(水禽)有121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鸟类7种;白鹤、白头鹤、大鸨、白肩雕、金雕、东方白鹳、遗鸥,均属冬候鸟;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鸟类有38种,如白琵鹭、白额雁、天鹅等;省级重点保护鸟类69种,大多为留鸟。经有关专家考察认证,生活在鄱阳湖区的候鸟有310种,都昌湖区占有270种, 98%的白鹤在鄱阳湖越冬。冬季枯水季节,都昌鄱阳湖岸裸露出大片的湖滩,清澈的湖面上,漂浮着水浮莲等水生植物,整个湖滩水草丰茂,芦花飘香,呈现出迷人的水乡泽国风光,白天鹅、野鸭、大鸨、大雁等候鸟犹如一个庞大的乐团,呈现出百鸟争鸣的景象。“候鸟云集千幅画,碧湖帆影一湖歌”是鄱阳湖越冬候鸟壮观场面的真实写照,都昌不仅是冬候鸟的家园,还有省级夏候鸟保护区,江南最大的“鸟岛”,入夏时节,苍鹭、夜鹭、牛背鹭、大白鹭、池鹭等鸟鸣之声不绝于耳,是江南品种最全、数量最多、保护最好的夏季候鸟自然保护区。“春日和畅鹭衔巢,夏日荷花鸟歌谣,秋来菊黄闻雁语,冬寒雪飘鹤舒腰”。是对这片绿岛鸟景的最好诠释,“鸟岛”护鸟人李春如2008当选为“九江十大感动人物”和“鄱阳湖十大环保卫士”。
 生态环境的优越让滨临鄱阳湖的都昌成为名符其实的“白鹤王国”、“候鸟天堂”。正是这些天然湿地和天使般的候鸟使都昌湖区增添了无限生机和活力,也是让都昌人民引以为荣的靓丽名片。
 二、存在的问题
 1、发展基础薄弱。都昌是一个传统农业大县,人口大县、更是工业弱县、财政穷县,全县人口总数78.28万人,湖区人口高达72万人, 改善湖区湿地生态环境需要投入大量资金,都昌财政难以负荷,经济投入严重不足,发展基础相对薄弱。
 2、基础设施承载压力大。全县24个乡镇有21个沿湖,湖区人口密度高居环湖各县之首,是鄱阳湖流域人口密度的2.4倍,交通、通讯、水利等基础设施承载压力大。
 3、旅游资源闲置。都昌的经济综合实力 居全省落后位置,人均财政收不到全省的三分之一,列全省倒数第三;农民人均纯收入除全省21个贫困县外,在全省倒数第一。湖区贫困人口比例大,现有贫困人口16万人,“易涝易旱,灾害濒发”,加上血吸虫、肺结核两大地方病的困扰,因灾致贫,因病返贫现象尤为突出。旅游基础薄弱,资源闲置,没有进行有效的资源整合,没有形成市场运行机制,没有显现旅游群体及品牌,没有构成景点之间链条式对接,严重制约自然保护区的健康发展与做大做强。
 三、发展潜力与发展建议
 1、发展潜力。都昌县24个乡镇,有21个乡镇沿湖而居,湖岸线全长185公里,占整个鄱阳湖湖岸线1800公里的十分之一之多,吴淞高程18米时,水域面积185万亩,占鄱阳湖538万亩的三分之一以上。湖水—岛屿—草洲、滩涂—丘陵、坡地—山地的地形地貌呈现明显的梯形结构,尽显滨湖生物、种群资源的多样性。都昌被列入湿地保护面积大,沿湖草洲、滩涂、湿地100余处,面积63万亩,为鄱阳湖各县之首;岛屿最多,鄱阳湖共有岛屿41处,都昌就有37处;珍禽物种最为丰富,在湖区有鸟类270余种,植物200余种,鱼类118种,素有“白鹤世界”、“珍禽王国”之称。沿湖旅游资源丰富,历史文化底蕴深厚。传统的渔家风情,民俗文化沿袭至今;“沉枭阳、浮都昌”等历史故事,彭蠡开湖等神话传说,陶侃、江万里等人文典故相传千年;沿着185公里长的湖岸线,明清古村落等历史文化遗迹百余处,连缀成“百里古迹长廊”;瓷文化、宗教文化、戏曲文化、候鸟文化等颇具特色和魅力,充分展示了都昌的鄱阳湖文化代表性,是赣鄱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然景观众多,有江南最大的“戈壁滩”—多宝沙山,有被誉为“东方百慕大”之称的老爷庙,有“小台湾”之称的朱袍山、马鞍岛、棠荫岛,古色与绿色交相辉映,历史与生态相得益彰。是打造湿地公园,开展鄱阳湖水上生态旅游的理想之地。
 2、发展建议。①倾力打造湿地生态公园。2006年,都昌湿地列入全国湿地保护发展规划,2007年列入长江中下游湿地保护网。为促进湿地候鸟保护工作的规范化建设和可持续发展,2008年江西都昌候鸟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单独办公,专门负责保护区内资源保护、管理、监测、科研、宣教及项目建设工作。要抢抓机遇按照“积极保护、科学恢复、合理利用、持续发展”的总体要求,本着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原则,举全县之力,倾力打造以观光旅游、休闲、科教、试验为主的湿地生态公园。采取公开开发的办法,招揽能人及开发商从事水上生态旅游开发,实现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利用,充分挖掘生态资源潜力,全面提升都昌县生态观光旅游、休闲档次和品味,以渔舟唱晚、鸟语欢歌、绿色清静、生态环保为主线,充分挖掘我县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自然景观。②高度重视湿地生态保护。都昌良好的湿地生态引起了国家和省、市学者的重视和支持,国际鹤类基金会主席吉姆先生、国际鹤类基金专家刘金龙博士、国家鸟环中心研究员钱法文博士,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湿地研究中心副主任刘兴土,中国科学院湿地研究中心研究员刘魁义等专家先后亲临都昌进行调研和指导。由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科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南昌大学、江西师大、省科学院、省庐山植物园等单位的30多位专家在都昌启动了“鄱阳湖建立湿地修复重建项目”。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试验区的钟声已经敲响,要高度重视湿地生态保护。保护一湖清水,防止污染入湖;保护一方蓝天,防止超标排放;保护湿地面积,防止围堰填湖;保护物种多样,防止生物入侵;保护珍禽动物,防止捕猎食用。一是广泛开展宣传教育,利用“湿地日”、“爱鸟周”和“野生动物宣传月”等活动,发传单、办讲座、印资料,营造浓厚的保护氛围。二是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实施 “灭荒造林”、“山上再造”、“绿色生态工程”等林业发展战略,扎实推进长防林、退耕还林、生态公益林及沙山治理工程,大力推广封山育林,有效地涵养鄱阳湖水源。三是合理调整产业结构,通过退田还湖、移民建镇等政策,搬迁湖区群众,并在湖区大力发展替代产业,主攻“一珠”、“两虾”,大大减少外湖渔业捕捞,切实改善湿地状况和候鸟生存环境。③提升自然保护区的档次。都昌县自然保护区,保护面积较大,候鸟种群多,生态环境较为优越,地理位置特殊,近年来在候鸟与湿地保护、监测及宣教、社区共建等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建议提升自然保护区的档次和品位,将省级候鸟自然保护区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使之朝着更好、更高、更强的方向迈进,推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实现“同在蓝天下,人鸟共家园”的目标,促进都昌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作者简介:吕承华,男,林业高级工程师 ,从事森林保护等工作。
阅读 203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