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苇荡、湿地公园,花香鸟鸣,一般人很难将这优美的景色与一个国家级的高新开发区联系起来。
20余年来,懂“绿”的南昌高新区倾力打造绿色增长极,同时也不断收获着生态红利。
作为江西“科学发展、绿色崛起”的样板,南昌高新区引人注目,她告诉世人,中国人不仅醉心于经济发展,也着迷于绿色的故事。
行走在高新区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艾溪湖湿地公园的湖光潋滟,青草碧波。蜿蜒于水面上的木桥、层层叠叠的竹林,乃至被游人惊起的水鸟,都引人驻足观赏。
“这里湖水清澈,还有大片的树木,散散步,呼吸呼吸清新空气,听听鸟鸣,别有一番滋味。”李女士说,艾溪湖湿地公园自建成开放以来,便改变了南昌居民的生活习惯,每逢周末大家都到公园内走走。
良好的环境,不仅引来市民休闲,也吸引了不少跨国公司在周边落户。如今,方圆几十公里土地大幅升值,“生态红利”扑面而来。
“这一切都得益于高新区的发展理念。为保护好生态,高新区放弃了50多亿元的土地收益,才有了今日的艾溪湖湿地公园。”高新区城市管理与环境保护局副调研员林雯介绍说。艾溪湖湿地依江伴湖,地理位置优越,土地如果用于房地产项目开发,地方政府的日子会过得很舒坦。
舍弃眼前收益,保护生态环境的背后,是高新区人“绿色生产力”理念。这不仅是他们时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也是他们的行为准则。高新区党工委书记邱向军说:真正懂“绿”的人,关注的不仅是绿色的生态,更是绿色的产业、绿色的机制、绿色的理念的融合。 “绿”的背后其实是“红”,是“生态红利”。
创业之初,高新区便坚守“绿色门槛”,因势利导围绕众多的湖泊建设湿地公园、城市绿地、候鸟天堂,打造具有滨湖特色的高新区,高起点进行产业规划,把产业定位为“高端、前端、深端”的低碳绿色产业。
晶能光电,全球第三家独立掌握半导体照明发光技术、本领域国内唯一一家拥有全部自主知识产权的公司,它的发展是高新区绿色产业成长的一个缩影。创业初期,晶能光电创始人江风益和王敏带着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投石问路。高新区见状,立即与之携手,在资金、人才、市场等方面为其当好服务帮手。如今,晶能光电正朝着国内最大的LED芯片生产商的目标迈进。
不仅仅是晶能光电,还有央企中国节能环保集团。“到了高新区以后,第一印象就是生态好,环境好,空气好。”中节能集团公司副总余红辉感叹说:“高新区全力保护环境,大力发展低碳环保产业,能用如此眼光打造园区让人赞赏,我们喜欢跟能深谋远虑的政府打交道。”
世界500强企业德国贝塔斯曼欧唯特中国区总裁徐凯波也曾评价说:“我到过中国不少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南昌高新区的生态独一无二。”
今日的高新区,“绿色”掩映中的是各种极具特色的研发中心建筑,或高耸入云,或优美灵动,与周边自然美景浑然一体;再放眼望去,熙熙攘攘的繁华商业住宅,星罗棋布的厂房车间,正“圈层式”地展开。生态与产业在此和谐相处,绿色汇成高新区的成长史,更成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绿色增长极。
目前,高新区以南昌市3.1%的土地面积,创造出全市1/4的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3的规模以上工业利税。日益变厚的家底,证明高新区“江西第一园区”的称号名副其实。
为了让生态红利的雪球越滚越大,南昌高新区又启动了18平方公里环瑶湖生态景观带建设。其一期瑶湖郊野森林公园已具雏形。“郊野公园与艾溪湖湿地公园建设一脉相承,力求自然之美。”林雯说,公园建成后将成为一个充满游趣、乐趣、探索和发现之地。
南昌高新区“不一样的绿色之路”并非只重环保不问发展,而是要实现绿色发展,跨越式发展。高新区的发展思路,正契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要求。
懂“绿”的南昌高新区,迎来了其发展的最好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