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评论员魏莹
随着天气越来越炎热,夜宵摊上的生意也越来越火爆,约上几个好友坐在夜宵摊上喝酒、吃烧烤是一件特别过瘾的事。作为南昌人夜宵必点美食之一的螺蛳,又恰逢当下正是吃螺蛳的旺季,走遍南昌市大大小小的夜宵摊,螺蛳可谓是卖疯了。但是很多人不知道,看似不起眼的螺蛳,却是鄱阳湖的“净水卫士”,还可以作为饲养螃蟹、青鱼等水生物的最佳饵料。
近日,记者调查发现,相比十年前,市场上对于螺蛳的需求量至少翻了十倍,大部分是用作饵料。然而目前市场上我们看到的螺蛳基本上都是鄱阳湖里捕捞的野生螺蛳,南昌甚至于江西范围内在人工养殖螺蛳方面仍是空白。
螺蛳是南昌人喜爱的食物,尤其是夏天,三五知己,一盘螺蛳,几杯啤酒,很多人觉得是一种享受。然而记者近日调查发现,南昌市场上的螺蛳大多数是从鄱阳湖里捕捞的,螺蛳减少正对鄱阳湖生态环境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
螺蛳肉肥汁浓,鲜美异常,很多人都好这口。有的人几乎隔三差五就要吃螺蛳,但在满足口食之欲的同时,他们也许没有想过,这些不起眼的小生物对鄱阳湖生态环境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螺蛳摄食污泥,控制藻类,是鄱阳湖生态链不可或缺的一环。人们对螺蛳的特殊喜好,间接影响了水域生物链的完整性,长远看来,不利于生态环境建设,也不利于社会经济发展。
与螺蛳有着类似遭遇的动物还有不少。远在非洲大陆,大象数量正急剧减少。一些人对象牙制品的迷恋,使象牙贸易悄然兴盛,非洲大陆很多地方都可以看到残缺不全的大象尸体,野生大象正濒临灭种的威胁。又如蝴蝶,翩跹美丽,一些人喜欢捕捉蝴蝶制作标本。然而蝴蝶虽小,也是生物链非常重要的一环,过度捕捉将导致生态环境失衡。
人类是万物之灵,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地球的主人。强大的智能让人类可以轻而易举获取各种资源,然而人们必须意识到,大自然有其固有的生物链,每一种生物、植物都有其存在的必要性。过度获取某种资源,必将影响整体环境。口食之欲、耳目之欲是人之常情,但作为具有高级智慧的人类,不能让这种欲望无休止地泛滥,应该适当约束自己的欲望,让自身需求与自然环境达成有机平衡。
“没有杀戮,就没有买卖”。人们的道德自律是维护生态环境的重要因素,此外,也应该引入一些外部约束机制。比如利用税收的杠杆,调节人们的需求。相关部门也应该制定一些措施,让过度或不合理的需求得到有效抑制。比如禁烟,政府制定的政策越来越严格,强制性越来越大,烟民的日子越来越“不好过”了,但对于环境保护和他人健康却“善莫大焉”。
小小螺蛳,牵系着鄱阳湖的生态环境,甚至牵系着社会经济发展。在美食诱惑面前,人们应该对自身的欲望多一份约束。地球生物链需要大家共同维系,个人与自然达成有机平衡,地球母亲才能更加健康,人类生活才能更加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