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日报记者傅云4月18日(B2版)报道:这是武宁县罗坪镇长水村的一个自然村,群山环绕、空气清新,漫步其中,心旷神怡。
大年初三,长水村的公共停车场里,已经停了10余辆外地牌照的小车,一群游客正利用春节假期来此参观。“我家6间客房,全住满了。” 61岁的村民卢育明笑出了声。去年底,卢育明将房子修缮一新,供游客入住。光春节这几天,他的农家乐已赚了几千块钱。
长水村村民给我们算了一笔这样的“生态账”:以前,村民靠山吃山,翻山越岭、汗流浃背砍树卖树,一年累死累活收入也不过万把块钱;现在,新建农家驿站、农家食堂,村民不仅不砍树,还种树,靠卖空气、卖风景、卖优美环境吃饭,去年村里很多人都赚了10多万元。
“从每年卖树辛苦赚1万,到卖风景轻松赚10万”,长水村村民的这笔“生态账”真实地告诉我们,什么叫“生态即是财富”。
算“生态账”,体现的是一种发展理念的改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我们的生命线;不论多赚钱的项目,如果污染了环境、破坏了生态,都是不可饶恕的犯罪;如果为了一时发展污染了赖以生存的水、土壤和空气,那我们就是千古罪人。这样“绿色崛起”的理念不仅成为我省发展的三大主题之一,而且影响了越来越多的普通人,大家从内心深处希望把青山绿水留住。
算“生态账”,体现的是一种自发的绿色行动。砍树到种树,这砍与种之间的一退一进是村民们的主观选择,更是保护环境的主动行为。生态文明建设不仅需要理念,更需要实实在在的绿色行动。这种行动应该是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推动全省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大动作,是建立“河长制”、实施生态补偿机制的新创举,还是“净水”“净空”“净土”环境整治的硬措施。
算“生态账”,体现的是一种百姓得到的实惠。很长一段时间,人们总喜欢在保护环境和发展生产之间做单选题,长水村的经历却告诉我们,两者可以兼得。良好的生态优势正在转化为发展优势,绿水青山逐渐变成了金山银山。老百姓在生态文明建设的大潮中,可以发展旅游产业,可以从事现代农业,更可以呼吸新鲜的空气、喝甜净的水、享受美丽的蓝天……这些将成为江西人民永恒的宝贵资源和最大财富。
正是这一笔看似简单的“生态账”,让我们看到了我省奋力打造生态文明建设江西样板的生动实践。它是省委省政府做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更是我们每一个人应该为之而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