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草网群   

大美江西或是恐龙最后故乡

媒体:中国江西网  作者:叶伟
专业号:鄱湖人家 2016/6/6 6:18:39

    5月18日,上高县野市乡游家村县绿色食品产业工业园发现12枚恐龙蛋化石,经专家考证,初步确定为恐龙蛋化石。而此前的一周,瑞金市谢坊镇新建村一村民自建房开挖山体时,发现疑似恐龙脚印。时间再往前推,去年4月,南康龙岭新屋发现恐龙骨骼化石1处,恐龙蛋化石6处。

    “此前在江西曾发现过大量的恐龙蛋和恐龙骨骼化石,但疑似恐龙脚印化石在我省境内尚属首次。本次发现对研究恐龙时代的古地理环境及恐龙的生活习性具有重要意义。”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研究员吕君昌介绍道。

    有专家认为,恐龙足迹从广昌县到瑞金市,又到南康,再到萍乡,还有高安,现在上高又出现恐龙脚印,似乎看到了白垩纪时代,连成一片的恐龙生活圈就在江西。那么,江西的古地理环境究竟是什么样,在白垩纪,江西大地上究竟发生了什么?

    文/记者 叶伟

    恐龙化石勾勒出江西“龙地图”

    5月18日,位于上高县野市乡游家村的县绿色食品产业园建设工地,施工人员在土地平整作业时,挖出了12枚恐龙蛋化石。

    5月11日,瑞金市谢坊镇新建村一村民自建房开挖山体时,发现疑似恐龙脚印。据介绍,发现疑似恐龙脚印化石在江西境内尚属首次。

    2015年4月13日,南康龙岭新屋恐龙化石产地实施抢救性发掘,发现恐龙骨骼化石1处,恐龙蛋化石6处。

    再早之前,江西也已经出现大量恐龙足迹。记者查阅资料了解到,2010年9月,在南康龙岭工业园一片工地上,经过相关部门抢救性挖掘,在地底尘封了6600万年的恐龙骨骼化石随5个大包和20多个小包的岩土一起被打包保存了起来,之后,被认定是恐龙家族新成员,取名为“南康龙”。

    时间倒退回1986年4月,广昌县甘竹镇一群陈姓农民在扫墓时,在龙溪村的一座山丘斜坡上,发现一块似石非石、似骨非骨的“怪物”。经专家鉴定,这是一种有尾棒球结的鸟臀类恐龙化石,是国内发现的最新品种和出土最为完整的恐龙化石,是继北美、蒙古发现后的第三具,距今1亿至6500万年。2004年,龙溪村又发现了恐龙化石。

    2002年,萍乡市白源镇长溪村,在一块从山上跌落的大石块中发现了镶嵌在内的8枚恐龙蛋化石,这组化石距今至少6500万年。

    2007年,在赣县茅店镇又发现了70多枚恐龙蛋化石。

    恐龙时代江西环境猜想

    30多年里,江西发现了如此之多的恐龙化石,足以说明当时江西是恐龙生活的乐园。那么,当时的江西地理环境是什么样呢?

    记者在省图书馆查阅白垩纪时期江西气候看到,江西地处中亚热带暖湿季气候区,气候温和,雨量丰沛,四季分明,江河水系发达。江西有着丰富的资源,除了恐龙,还有鳄鱼、龟、蛇等生物在此繁衍生息。从地层构造来看,江西有大量湖泊、盆地,而恐龙是一种卵生的大型爬行动物,喜爱生活在树林、沼泽等地理环境中。因为沼泽地是一处天然的防御场所,可以防御自己的天敌。除了稳定的地理环境之外,气候也是决定恐龙来此安家的原因之一。

    “新世纪以来,在江西的龙南九连山自然保护区的河谷中发现了粗齿桫椤,随后又在遂川县发现了桫椤。作为恐龙时代中草食恐龙等大型动物最重要的食物,桫椤在江西的出现,也佐证了这片土地在白垩纪时期已经成为适合恐龙生长和繁殖的地区。”省博物馆专家介绍,最开始并没有发现有资料记载江西属于桫椤的主要产地,之后却发现了大面积的此类植物,这就能够说明,江西已经成为适合恐龙生长与繁殖的领域。

    众多植物学家向来认为,桫椤是草食性恐龙等大型动物的重要食物,因为桫椤等部分食物在某些恐龙化石的骨骼里被发现,正是桫椤家族造就了地球生命史上极其辉煌的恐龙时代。

    江西的恐龙有哪些种类

    记者根据目前各地博物馆收藏的恐龙化石发现,江西至少有几十个地方都发现了恐龙蛋化石,以赣南的信丰、南康和赣州数量最多。而从已有的恐龙蛋化石特征分析,蛋形有长圆形、扁圆形、卵圆形等形态;蛋壳表面纹理有粗、细等微细特征区别,蛋壳有厚、薄之分,可以划分出20余种特征不同的蛋化石。也就是说,江西在白垩纪晚期恐龙的种群至少有20余种。

    2013年《中国地质学报英文版》杂志将目光聚焦赣州的恐龙化石,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的吕君昌等人发表《中国南部江西省赣州市晚白垩世一个新的多孔椎龙类蜥脚次亚目恐龙(恐龙超目,巨龙形类)》的研究报告,命名了蜥脚次亚目巨龙形类多孔椎龙类恐龙一个新属新种——中国赣南龙。同一年,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的魏雪芳等人发表了一篇《中国南部江西省晚白垩世一个新的窃蛋龙科恐龙(兽脚亚目:窃蛋龙次亚目)》的研究报告,命名兽脚亚目窃蛋龙次亚目窃蛋龙科恐龙一个新属新种——赣州江西龙。

    同年11月27日,吕君昌等人又发表《中国南部晚白垩世一个新的窃蛋龙类恐龙(恐龙总目:窃蛋龙次亚目)及其古生态意义》的研究报告,这篇研究报告命名了恐龙总目兽脚亚目窃蛋龙次亚目恐龙一个新属新种——江西南康龙。

    而早在1986年在广昌甘竹发现的恐龙,被命名为广昌甘竹恐龙。这种恐龙俗称爬行类的“坦克龙”,它体型扁矮,四肢粗短有鳞片和骨刺,用于防御肉食恐龙的伤害。

    江西或是恐龙最后故乡

    据介绍,白垩纪时期是中生代最后一个纪,大约开始于1.35亿年前,结束于6500万年前,恐龙的多样性达到最高,而也就是在这一时期,恐龙及其他许多生物大量灭绝。目前,江西已发现化石的恐龙或者恐龙蛋,大多数都属于白垩纪晚期,也就是恐龙时代末期,这也从另一个角度说明,恐龙活动范围已经由北向南扩展到了江西一带,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江西这片土地见证了恐龙灭绝前最后的岁月。

    “在中生代时期,江西已经是欧亚大陆板块的组成部分,江西很可能是恐龙动物群生存演化历史中的最后一个生命阶段的故乡,或者说江西曾经是恐龙最后的故乡。”在已发现恐龙化石的江西多个博物馆,相关负责人分析道。

    “广昌龙是甲龙支系的一种,被发掘时引发了全球的关注,因为此前甲龙化石只在北美和蒙古被发现过,而上世纪80年代却在气候温润的江西发现了如此完整的甲龙化石,因此令古生物学界和古地质学界为之震惊。”有研究人士认为,上亿年前广昌县可能是恐龙的墓区。研究人士还认为,随着赣南地区发现的恐龙化石居多,可以推断出,现今的赣南地区曾经是恐龙在华南地区的主要聚集地之一。

    江西地理资料显示,在白垩纪之前的侏罗纪,地壳多层次熔融造浆,江西东部有较强的中酸性火山喷发,形成了一系列中小型火山断陷盆地。到了晚白垩纪,江西及其邻近地区的构造应力作用方式,也由挤压作用为主的压扭阶段,转化为以引张为主的断块作用阶段,导致了晚白垩纪一系列断陷陆相盆地的形成。

    研究人士推断出江西或是恐龙最后的故乡,是根据江西各地已经被发现的恐龙化石,集中产出于晚白垩世红色碎屑岩中,至今没有发现早于晚白垩世的恐龙化石踪迹。

阅读 2049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