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嘉靖年间状元罗洪先与友人乘船到九江,与船夫交谈中很投缘,船夫笑着出联请罗对。联是“一孤舟,二商客,三四五六号水手,扯起七八叶风蓬,下九江还有十里。”罗当时未对上。后有广东商人李戒翎运九里香木材,托八七六五号运输船要求自十里外用两个月运完,后因恶劣天气相阻,到一六四三年用一年时间才把货全部运到。有感于此,李戒翎对出下联:“十里运,九里香,八七六五号船,虽走四三年旧道,原二月却要一年。”联语换位用数相对。 此联之上联,亦传是船夫出给黄庭坚对,联语亦有不同:“驾一叶扁舟,荡两支木桨,扯三四片蓬,坐五六个客,过七里滩,到八里湖,离开九江已有十里。”按此联语看,起点则是九江,对句却要另觅了。 清人董云岩题九江琵琶亭联:“一弹流水一弹月;半入江风半入云。”琵琶亭是唐代被贬为江州司马的白居易秋夜送客时,闻舟中歌女夜弹琵琶声写《琵琶行》长诗而著名。此联非常工整,“一弹流水”对“半入江风”,“一弹月”对“半入云”。上联重言“一弹”,下联重言“半入”。全联写水、月、风、云自然景物很到位,而“水”和“月”还是“弹”出来的,意境很美。 《楹联漫话》载,黄庭坚一日与友游烟水亭,亭里有位客人在吸水烟,一书生见景生情出上联:“烟水亭,吸水烟,烟从水起”,请黄庭坚对。黄庭坚想到九江城靠长江边有口古浪井,为汉代名将灌婴所凿,于是对道:“风浪井,搏浪风,浪自风生”。上联将“烟”与“水”反复换位,以取新意而切眼前之景。下联以“风”与“浪”同样相换位,“烟,烟”与“风,风”又为连珠,实为绝妙佳对。 明代九江有位学童一日与其启蒙塾师邂逅,师知其家境平平,便出联鼓励他:“无狂放气,无迂腐气,无名士怪诞气,方称达者”。学生思索后对道:“有诵读声,有纺织声,有小儿啼哭声,才是人家”。先生见学生能淡泊明志,甚是高兴。“三声”乃是宋代理学家陆九渊谓凡是人家当有三种声音,即读书声、织布声和儿童哭笑声,这样家庭才有生气。(晨 笛)
© 鄱湖人家网 E-mail:cnplph@163.com QQ:690138908 基于E-file技术构建 赣ICP备0800013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