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干讯 饶汉生 章林报道 近年来,我县水产养殖坚持“压缩捕捞、增加养殖、发展特色、主攻加工” 的发展思路,通过整合带动各类涉农资金、优化经营模式、提高科技含量等措施,引导水产向高附加值深加工产业化方向发展,水产养殖规模化、产业化及渔业生产加工专业化,逐渐成为我县渔业发展的新亮点。今年1至4月,全县水产品总产量达5.22万吨,其中,特种水产品总产量2.1万吨,同比分别增长8.3%和10.2%。
我县地处鄱湖岸边,水面资源丰富,水质优良,全县可养殖水面达38.9万亩,其中特种水产养殖面积18.5万亩。为充分挖掘水面资源优势,我县以优势水产品和优势养殖区为重点,通过资金和技术扶助,引导广大养殖户及渔业生产企业,联合向集渔业养殖、水产品加工、销售、休闲为一体的现代渔业发展。在此发展理念带动下,近年来,我县整合各类涉农资金5000余万元,在瑞洪、康垦、康山、鹭鸶港等6个乡镇14个行政村建立了乌鱼、黄鳝、鳜鱼、河蟹、珍珠等特色水产养殖示范基地,尤其是去年10月,成功争取中央财政投资改造标准渔池3000亩,极大程度推进了我县渔业养殖现代化进程。至目前,我县拥有千亩以上,产值400万元以上规模的特色水产养殖基地6个,连接农户6100余户,人均增收2366元,带动辐射农户8300户,人均增收310元,其中瑞洪乌鱼、黄鳝养殖基地成为全省最大的无公害养殖基地之一。今年以来,我县还稳步推进“渔业科技常下乡活动”,搞好生态健康渔业养殖,给渔业生产加工企业提供源源不断的优质水产品。并在全县建立技术指导员——基地——养殖户三级技术推广模式,重点推广池塘乌鱼高效养殖技术、网箱养鳝实用技术、水质改良技术、配合饲料养殖技术、养殖水域环境调控技术五项技术,已取得明显成效,乌鱼、黄鳝产量分别较去年同期增加10.5%、13%。
为加快水产向高附加值深加工产业化方向迈进步伐,我县出台优惠政策,既调动农民水产养殖的积极性,又保障养殖户利益。并通过完善和规范合同内容,明确权利责任,提高订单履约率,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联合机制,鼓励专业养殖大户、科技示范户、水产品购销大户在自愿互利基础上,大力发展“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户)+订单”产业化经营模式,组建专业合作社,参与产业化经营,分享产业效益。全县已组建渔业专业合作社8家,吸纳水产养殖、营运户1520户,辐射带动周边10个乡镇35个自然村万户渔民。随着渔业养殖规模化、产业化的不断深入,该县还采取树品牌、引外资的手段,大打鄱湖绿色品牌,促进渔业加工企业向纵深发展。目前,我县已有15个产品获得“绿A”标识,并和香港渔业商会达成了乌鱼供应、淡水鱼加工等合作意向,市级龙头企业全埠水产品加工公司,在龙虾加工的基础上,又增加了鳝鱼丝蚬子、乌鱼片等生产加工线,年生产加工能力进一步拓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