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草网群   

鹰潭“限塑令”实行一年回眸

媒体:鹰潭日报  作者:占来金
专业号:鄱湖人家 2009/7/24 10:21:34

  为了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引导消费者减少使用塑料购物袋,我国从2008年6月1日起正式实施“限塑令”,在全国范围内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并禁止生产、销售、使用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塑料购物袋。“限塑令”实行一年来,我市“限塑”工作情况怎么样,取得了哪些成绩、存在哪些问题、问题原因何在、今后该怎么办,6月15日,记者随市“限塑”专项检查工作组有关部门对我市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工作情况进行了专门的调查。

  我市各级政府重视并采取了措施推动“限塑令”实施

  据市“限塑”专项检查工作组领导介绍,2008年6月1日正式实施“限塑令”以来,我市各有关部门、流通企业,采取多种措施,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精神。

  一是成立了“限塑”工作领导小组,并制定了相应的工作方案,对工作重点、内容及各成员单位职责、检查方法、要求进行了明确,确保了“限塑”工作的有序开展。

  二是加强宣传,提高全民环保意识。国家颁布“限塑令”后,我市各大新闻媒体在显著位置进行了报道。“限塑令”正式实施前后,各媒体又不间断地对“限塑令”实施准备情况和落实情况进行了追踪报道。市工商局等有关部门还通过开展现场咨询、召开座谈会等多种方式,鼓励、引导流通企业自觉遵守国家有关规定,不进、不存、不销、不提供超薄塑料购物袋,倡导消费者文明环保消费,引导群众树立绿色环保的消费理念。

  三是模范带头,大型商场超市率先垂范。“限塑令”实施后,大型超市积极充当了“环保”先锋,大力推广环保袋。据调查显示:我市各大型超市基本上执行了“限塑令”。市区主要商场超市都把“限塑令”相关规定标示在醒目位置,并摆放公益广告牌,付款处工作人员明确地告知消费者各种规格收费塑料袋的价格。此外,部分超市还提供无纺布环保袋供消费者选购。商家普遍反映:“限塑令”执行以来,店内塑料袋的使用量比以往有较大幅度的下降。绝大部分市民表示理解和支持国家实施“限塑令”政策,一部分市民特别是老年人自己准备了购物袋,一部分市民现场购买了购物袋,一部分干脆不要购物袋,提着预包装袋或徒手带走商品。总体上看,主要大型超市,通过宣传引导及免费发放环保购物袋,使“限塑令”基本能执行到位。

  四是加强监督,大力推进“限塑令”工作落实。市工商局成立了由分管局长任组长,市场科全体人员任成员的督察组,深入全市各个分局和基层工商所进行督查,在全系统开展了以塑料袋生产、销售经营者是否持证持照合法经营,经营者是否停止使用超薄塑料购物袋为监管重点的拉网式检查,严厉打击无照经营和销售超薄塑料购物袋的违法行为。同时,进一步指导和督促大型商场、超市、商品交易市场建立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管理制度,有效促进了“限塑令”工作的落实。

  “限塑令”唤醒了广大市民的环保意识

  6月15日,记者在中心广场附近的一家大型超市收银台前看到,一对年近40岁的夫妇在付完钱后,女的顺手从随身携带的小手提包内取出了一个布质的购物袋,将刚买的东西装在袋内。记者立即上前进行了采访。

  和很多中国普通人一样,陈先生的环保意识源于政府颁布的“限塑令”。

  38岁的陈先生笑着说:“购物袋是以前购物时超市送的。现在习惯了,出门时自带袋子就行了。”

  多数受访者认为,尽量少用塑料袋当然不单是那点钱的问题,更有关环保。

  陈先生还说:“‘限塑令’出台前,如果去超市时自带购物袋总觉得有作秀的嫌疑,自己都不太好意思,但现在不一样了。”

  该超市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现在自带购物袋的人很多,这种现象在一年前(即“限塑令”实行之前)是很少见的。

  超市负责人告诉记者:“限塑令”推行一年来,得到了越来越多民众的理解和支持。

  记者在网上查找了有关资料:中国连锁经营协会的数据显示,中国超市零售行业塑料袋使用率平均下降66%,一年里塑料袋消耗减少近400亿个,这些节约的塑料袋加在一起,每年可减少塑料消耗27万吨以上。消费者一年少用的塑料袋,相当于节约石油160万吨。

  问题依然存在 “限塑”任重道远

  虽然我市“限塑”工作取得了一定效果,但记者在采访时也发现,大多数人都表示理解旨在保护环境的“限塑令”,但这一政策在执行中仍有纰漏。

  在农贸市场和社区小卖部里,由于缺乏监管,很多店主仍然为顾客免费提供塑料袋。在杏园菜市场开水果店的张老板说:“如果不提供塑料袋就不方便,顾客很可能不买啊。”

  一位年轻白领告诉记者,他每天工作非常忙碌,通常都是下班时顺便到超市买菜,花几毛钱买个塑料袋装回家。“并不是我不支持国家的“限塑”政策,关键是工作太忙,每天早晨出门时还要想着带个袋子,对于我来说,实在太难了。”他说,你别看眼下一些大妈们舍不得花几毛钱买个塑料袋,过不了多长时间,她们也会不在乎这几毛钱的。他的理论是,“限塑令”好是好,但是它给消费者带来的不便也是不争的事实。

  退休干部包建国对记者说:“塑料袋的流行和中国快速现代化的进程有关。快餐文化对日常生活的影响越来越大,人们需要方便快捷的产品来满足生活中的需要。过去30年中,一次性筷子像塑料袋一样,已经成了紧张忙碌的都市生活里不可缺少的产品。”

  市经贸委的赖榕忮科长说:“集贸市场、小型便利店仍有一些地方是‘限塑令’的‘死角’,‘限塑令’的全面落实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在部分小型超市和集贸市场,部分经营者并未及时执行环保塑料袋有偿使用制,部分商户提供给顾客的容纳袋仍为普通超薄塑料袋。部分商家业主虽然知道保护环境是好事,无偿提供塑料购物袋属违法行为,但担忧如果只有自己家收费,肯定会影响生意。”   

  “限塑”问题存在原因有四

  一、标准塑料袋成本明显偏高

  鹰潭市区范围内目前塑料购物袋销售经营业主主要集中在干鲜果批发市场和赣东商城,这些经营业主均有经营资格,进货渠道分别来自河南、福建、义乌、南昌等地。据干鲜果批发市场经营业主黄银福介绍,国标与非标塑料袋价格相差比较大,非标的每100个要比国标的要便宜3至6元,即便宜近30℅。价格相差的主要原因一是质量,二是生产成本差别大。新标准要求塑料袋的生产企业将厂名、厂址、产品材质、最大承重力、生产合格证编号、环保声明、警告语和安全性说明等信息都要印在塑料袋上。直接接触食品的塑料购物袋还要标上“食品用”字样和“QS”标识。

  二、将环保责任推给消费者显失公平

  “限塑令”的意图很明显,就是要通过收费来降低塑料袋的使用数量,以达到减少白色污染的目的。但记者在调查中却发现,有偿收费似乎并没有完全遏制住人们对塑料袋的依赖程度。

  其实,如果仅仅是不便,我们都能理解,慢慢地也能克服。不能理解和接受的是“限塑令”政策本身存在着不公平,有将限塑环保责任转嫁给消费者的嫌疑。在采访过程中,许多消费者向记者提出了这样的质疑:“以前,商家免费提供塑料袋,是其自愿将利润中的极少一部分让利给消费者,这也可以认为是商家吸引顾客的一个手段。但在‘限塑令’政策里,非但看不到商家的责任,反而将商家自愿给消费者的这一点点小利给取消了。”他们认为,政策强制有偿使用的结果,很大程度上让商家名正言顺地多赚了一份塑料袋钱,而老百姓不得不承受由此带来的额外负担。

  网上调查资料也显示,在1786名参与调查者中,50.4%的人认为,环保的成本不应该仅仅由消费者来承担。消费者使用普通塑料袋固然要为相应的环境损害埋单,但购买塑料袋的商家、生产塑料袋的厂家,他们也应该分担其所应该承担的环保份额。

  三、对“限塑”等同于不产生污染持怀疑态度

  “是不是只有薄的塑料袋才会产生白色污染,而厚的塑料袋就不产生白色污染了呢?”面对“限塑令”的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塑料购物袋不能使用的规定,许多消费者都产生了这样的疑问。

  “事实上不是这样的。”市环保局执法大队朱国娟队长非常明确地对记者说。

  她告诉记者:“塑料袋无论是厚是薄,使用的原料都是聚乙烯,成份完全一样。使用厚的塑料袋,无非是为了增加塑料袋的使用次数。普通塑料袋在自然环境中很难降解,还容易引起土壤板结或被动物误吞导致动物死亡。塑料袋大量填埋,会污染土地;焚烧会产生二恶英、含苯化合物等有毒物质;回收时清洗环节还会造成水污染——这些都带来了很大的环境风险和治理负担。现在使用的塑料袋大多是石化产品,对环境的影响还表现在对资源的消耗上。”

  “既然厚塑料袋也会产生白色污染,那为什么‘限塑令’还允许有偿使用呢?”这又是令许多消费者困惑的一个地方。对此,市“限塑”专项检查工作组组长项玉林表示,”限塑令“的根本是减少塑料袋的使用,并没有做出取缔塑料袋的要求。

  “为什么不令商家出售布袋子或是不产生白色污染的其他替代品,却偏偏允许他们向消费者提供同样会产生白色污染的有偿塑料袋呢?”政府某机关干部认为,“限塑令”的某些规定确实令人有些看不懂。他告诉记者,这也是许多消费者对“限塑令”产生质疑的一个重要原因。

  既然国家下决心治理白色污染,就应该旗帜鲜明,态度坚决,不留死角,让消费者自觉自愿购买不产生白色污染的真正环保袋子。

  四、“限塑令”不完善影响了政令效力

  “我个人认为,消费者的这些看法甚至抱怨,不是完全没有道理。”中国政法大学环境法学副教授许可祝在与网友交流时明确表示,目前实施的“限塑令”确实有让公众产生不公平想法的因素。
  许可祝认为,一部法律或一道政令,应该是正义、公平、平等和正直的体现,环境保护法的公众参与原则更是表明了保护环境公民、法人及一切组织都应尽的义务。花钱购买塑料袋是消费者应该承担的义务,因为你使用塑料袋本身就有可能产生白色污染,按照谁污染谁治理的环境法基本原则,消费者应该承担这份责任。但是,不公平在于,在这项政令里,不仅没有规定商家的责任,反而让商家在出卖塑料袋时还小赚了一笔。

  许可祝认为,国家制定政策时,不仅要充分考虑到政策的公平性,还应该把最大限度地调动民众参与环境保护的积极性,作为政策制定的根本。她说,这样的政策才能走得远,执行得好。

  据报道,在一些国家的大超市里,顾客每自带一个购物袋,在收款台结账时,收银员就会给顾客5美分的优惠;在波兰,一些商店也提供需要付费的多次性袋子,当袋子损坏时,可以免费换新袋子使用。许可祝说,我们完全可以效仿这些国家的做法,不要只是想到惩罚,而应该考虑如何建立激励机制。否则,让人们带着怨气去执行,这项政令能执行得好吗?

  许可祝说,要想使“限塑令”走得通、走得远,公众争议和质疑的声音应引起重视。“限塑令”应进行补充和完善,同时制定出台相关配套措施,对于公众提出的不公平问题、环保责任转嫁等问题,都要给予正面回答。  

  我市“限塑”工作将常抓不懈

  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是一场消费革命,目的是为了减少塑料袋的使用,鼓励使用竹篮子、布袋子等替代品,节约能源和资源,保护环境。限制塑料购物袋生产、销售和使用,不可避免地会给消费者带来一定的不便,但为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了造福子孙后代,根据国务院办公厅于去年底下发的《关于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精神,我市将继续从源头上采取有力措施,督促企业生产耐用、易于回收的塑料购物袋,引导、鼓励群众合理使用塑料购物袋,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市“限塑”专项检查工作组组长项玉林说:“‘限塑’是一项长期任务,必须建立长效机制来确保执行不落空。一是坚决取缔超薄塑料袋生产厂家,从源头上根除白色污染;二是加大检查力度,发现销售经营商一律查封、没收其非法经营商品;三是加大可降解包装的科研开发力度,提倡使用其他环保轻质材料的包装产品(如纸制品)等替代商品;四是加大宣传力度,增强全面环保意识。”有关部门表示将进一步加强对薄弱环节的监督检查,还要继续加强舆论引导,让老百姓进一步提高环保意识,改变已经养成的购物习惯。

  毫无疑问,购物袋已成为“白色污染”的主要来源,限制其的过度使用,是目前的当务之急。为了使“限塑”工作能够顺利推行下去,记者特意在网上搜寻、了解了“限塑”工作相关措施。

  据国际在线记者汤黎报道:中国政府自2008年6月1日起,在所有商品零售场所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并将对塑料袋应采取惩罚性收费的政策后,波兰开始大力提倡使用环保口袋。一些大型连锁店纷纷结束塑料袋的使用。

  据国际在线记者彭丽报道:英国德文郡的莫德伯里镇已经引领欧洲各城市之先,发起了全面禁止使用塑料袋的活动。从去年5月1日开始的6个月内,这个小镇里所有的43家商铺一律不向顾客提供塑料袋。购物时,顾客可以从店里拿到可降解的淀粉袋、可回收的纸袋或者可重复使用的棉麻袋。

  据国际在线记者黄刚报道:在德国首都柏林,几家普通民众最爱光顾的大型超市都在交款台的下面准备了各种各样的购物袋,并在每种购物袋上面标明了不同的价位。值得一提的是,纸袋上面的右上方都会标明一个“环保”标志,表明该纸袋是可回收纸袋,而布兜上面则画着一颗绿树的图案,环绕着绿树还用德语写着“行动起来 爱护环境”的字样。顾客可以在交款前自行选择是否采用商家提供的购物袋,但大部分的柏林市民都不会选择买超市的购物袋,尤其是一些家庭主妇,她们都在交款后就从包里拿出自己准备好的袋子,或者直接把购物车推到停车库,把商品放到自己的车里。有意思的是,在柏林还能经常碰见一些老太太还提着个篮子或者推着个类似婴儿车的小推车去超市,她们也从来不会在超市里拿那些“价格不菲”的塑料袋子。

  据国际在线记者吕清报道:每个月的第一个星期三是新加坡的“自备购物袋日”,这一天,在当地许多超市,对于没有自备购物袋的消费者,收款员将建议他们购买可循环使用的环保袋或每索取一个塑料袋就捐一角钱以协助环保单位推广活动,鼓励消费者到超市购物时自备购物袋,避免浪费,增强环保意识。

阅读 318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