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中国有句成语,叫“未雨绸缪”,意思是在天还没下雨的时候,就修补好门窗。清代朱用纯《治家格言》中说:“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这条格言的后半句可以直接用在当下我国南方,严重旱灾已令数百万人奋而掘井则不达了。
进入5月份以来,长江中下游的南方旱情声声告急。江西、湖北这两个素有“千湖之省”、鱼米之乡等美誉的水乡泽国,正承受着与自身禀赋极不相称的干旱剧痛。鄱阳湖、洪湖、斧头湖、长湖,湖湖干涸,田地龟裂,鱼尸遍地,呈现出渔船搁滩、湖底跑车的罕见镜头。“六十年不遇”、“百年不遇”的评估,不断刷新着这里的干旱记录。这一幕,令人不由想起去年春天西南大旱的景象。温总理手抓着干枯的稻苗忧心凝神的镜头,还清晰浮现在人们的眼前。再往前一点,2009年的北方大旱的景象同样恍如昨日。
年年干旱,年年告急,成了共和国“春天的故事”。天不下雨,娘要嫁人,是老天爷在作怪,怨不得别人。气候异常,环境恶化,全球同此凉热,也不能说光与我们作对。但是,既然这些年大旱年年发生,东西南北中旱了个遍,为何每一次都没有任何预警、任何防范,任凭焦渴的大地在无限蔓延?我国本是世界上自然灾害频繁的国家之一,每年非涝即旱不是什么非常之事。可遇到洪灾,总能呈现千军万马战洪图的壮观场景。1998年战胜特大洪水的辉煌,依然如史诗般地在颂唱;这几年抗击地震灾害中所体现出来的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中国奇迹,还激荡着所有中华儿女的心。唯有遇到特大旱灾,每天电视镜头上除了看到苍茫湖底、枯黄庄稼、焦愁面孔,就是消防车杯水车薪似地奔跑,此外似乎一筹莫展,难显作为。
也许是中华民族自古就诞生了大禹治水的神话,炎黄子孙对治水英雄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崇拜感。说到抗洪救灾,一呼百应,奋不顾身,英雄辈出。年年代代治黄河、筑大坝、修水利,很重要的目的是抗洪防汛。举世无双的三峡工程,不断标榜每年防汛中的功劳,而不见在抗旱中解渴。
我国是一个干旱缺水严重的国家,淡水资源总量仅占全球水资源的6%,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是全球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加上我国长期以来,用水量要比世界平均水平要高。这种状况,注定了中国旱灾更猛于虎。据有记载的史料,我国近1000年来发生持续三年以上的特大旱灾就有14次。今年旱灾百年不遇的长江中下游,史料也曾有“太湖水涸百余里,湖底掘得独木舟”的记录。旱灾伴随着蝗灾、瘟疫等连环灾害,给中华民族造成过多少深重灾害。
按常理,一个国家哪种灾害发生最频繁,就会集中于哪种灾害的重点防范上。被称为“龙卷风之乡”的美国,建有世界上最先进、完备的气象监测预报系统,一般能够提前20至30分钟发出预警。为了预报更为精密,去年启动了“漩涡2”研究项目,是美国迄今规模最大、费用最高、技术最尖端的龙卷风研究项目。日本是个地震多发国家,所有房屋结构、人口布局均依据地震防范来设计。今年福岛发生的9级特大地震,就全面检验了从政府到每一个国民应对地震的水平和素质。相对于我国来讲,旱灾并不具突发性,发生时迹象明显,持续时间长,有足够的时间来提前预报、运筹帷幄、安排水源、调动力量、缓解旱情。如今反之而行却是预报迟缓、反应迟钝,非得让旱区呈现一番草枯鱼死湖见底的景象才拉响警报,关键还是缺乏“未旱绸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