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最好的污水处理厂,只有最适合的污水处理厂
老子曰:“上善若水”。意思是说,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像水的品性一样,泽被万物而不争名利。水,看似柔顺无骨,却能变得气势滚滚,无比强大;看似无色无味,却能挥洒出茫茫绿野,累累硕果;看似自处低下,却能蒸腾九霄,为云为雨;看似没有造型,却能作为润泽万物的救星而被殷殷期盼……
作为“治水”企业,哈工大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鲍立新很喜欢“上善若水”这句至理名言,而且有更深层的理解。他说:“看上去,是人在治水,实际上,一切成功的治水方案都是因为人领悟了水,应顺了水,听从了水。只有在这种情况下,才是真正的天人合一,才能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在他的带领下,崛起于中国北方的“哈工大环保”秉承了“上善若水”的理念并付诸于治污行动。他们如是说:“我们在中华热土上奋发崛起,我们在地球家园中生生不息,我们为人类奉献哈工大科技,我们与世界同仁携手——还大自然以蓝天、碧水、净土。”
从成立至今,“哈工大环保”依托名校资源优势,专注环保产业市场。2007年,黑龙江省最大的投资集团——黑龙江省电力开发公司成为“哈工大环保”的控股股东,使得公司在拥有技术优势、人才优势的同时,又增加了资本和市场资源方面的优势。“哈工大环保”已发展成为集水处理、大气除尘治理和工程咨询为一体的业内知名企业。如今他们已经拥有20余项资质、5家控股子公司、1个博士后工作站,去年还被国家确定为首批高新技术企业。近日,记者走访了这家企业,实地探寻他们的先进理念和成功之路。
水是生命的源泉,但“水能载舟,也能覆舟”,水环境污染成为当今危害人类的环境问题。顺应自然规律,让水造福人类,是环保企业的最高追求。“哈工大环保”的目标之一就是发展绿色科技,做水处理技术方面的开拓者,为人类贡献汩汩清流
鲍立新说:“我们一直致力于研发‘绿色’水处理技术,用尽量低的成本实现环境效益、社会效益最大化。在水处理行业,我们掌握好多这方面的核心技术。”
高寒地区低温污水处理这项困扰水处理工程的难题就是在哈工大被破解的。高寒地区的漫长冬季使污水温度过低,传统处理技术中使用的微生物代谢能力下降,有机物去除效果差。以哈工大马放教授为首的、由环保公司和哈工大联合组建的实验室,由于采用经过多年培养的高寒地区生活污水回用处理的耐冷微生物菌群,通过处理工艺中控制水体的流动状态提高这种微生物菌群的“工作”效率,使传统污水处理方法在寒冷条件下难以奏效的难题迎刃而解。
由哈工大市政环境工程学院院长任南琪教授领衔研发的有机废水生物制氢技术,成为世界生物制氢领域的一项重大突破,这项研究成果被评为“2000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之一,此项目已在“哈工大环保”建立了工业化示范工程。“哈工大环保”现拥有国家重点新产品4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浓度有机废水生物处理技术、系列布袋除尘器技术、复合型生物絮凝剂技术、氨氮一体化处理技术等都是“哈工大环保”的核心技术。
“哈工大环保”保持“绿色技术”领先优势,成功的关键是通过与哈工大市政环境工程学院的合作,不断研发新技术、新工艺,对现有工艺充实完善。近5年来,这个学院承担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近80项,获国家发明奖和科技进步奖5项,中国高校技术发明奖1项,省部级科研成果奖20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38项。
“哈工大环保”独有的“绿色治水技术”、丰富的工程经验、良好的工程业绩和广泛的市场美誉,得到了国内众多公司的青睐,公司承揽了乳品、医药、纺织印染、啤酒、化工等行业的污水治理和城镇水务工程,打下了许多漂亮的战役:内蒙古和林格尔蒙牛和杜尔伯特伊利乳业废水处理工程、哈药集团中药二厂废水处理工程、哈尔滨亚麻厂污水处理工程、山东狼牙台酒业集团废水处理工程、哈尔滨啤酒厂污水处理工程……从成立至今,已经签订水务设计和工程承包合同200多项。
水的凝聚力极强,一旦融为一体,就汇聚而成江海,浩浩荡荡。“哈工大环保”拥有一批品行端正的核心专家,一支学识卓著甘于奉献的技术队伍,他们对业务执著追求,对工作精益求精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为了这一渠“活水”,哈工大一批又一批高瞻远瞩的水处理专家投身其中,为清洁生命之源奉献着他们的智慧和心血。
中国工程院院士、博士生导师李圭白教授——国内外著名的水处理专家,学科的主要学术带头人之一。他主持的水处理技术获得全国科学大会奖、国家科技进步奖、国家发明奖。他是我国高浊度水处理技术的奠基人,他的科研成果始终处于给水处理技术发展的前沿。
中国工程院院士、博士生导师张杰教授——国内知名的污水处理专家,学科的主要学术带头人之一,长期致力于水处理理论与水环境工程实践的应用和研究,先后主持了几十项我国大型水处理工程和水环境保护工程。他在国际上首次提出和验证了生物固锰除锰机理并广泛用于工程实践,解决了半个多世纪以来地下水除锰的难题,使我国在这个领域的研究跃居国际领先水平。
国际水科学院的中国院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审组成员、博士生导师王宝贞教授,创建了污水生态处理和利用系统及生态床新技术、新理论。还有学术带头人、博士生导师任南琪教授,环境工程学科“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有这样一批国内水处理行业顶尖的专家学者,使“哈工大环保”的治污技术始终站在业界的前沿。
作为一个技术导向性的公司,“哈工大环保”非常重视人才的培养,给他们成长的机会。“哈工大环保”聚拢了一批想“做事”能“做事”的人才,公司充分为他们提供尽可能的发展机会与环境。如今企业的很多骨干都曾是哈工大的毕业生,他们对于新生事物及创新理念有很好的接受能力,在专家的言传身教下,几年之内就能独挑大梁。在一个个优秀的工程项目施工中,都能看到他们忙碌的身影。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水”通达而广济天下,奉献而不图回报。“哈工大环保”秉承了哈工大关心祖国命运、主动适应国家需要的爱国精神,与时代脉搏共振,与祖国发展同行,让治水成为自己承担的社会责任
主动承担社会责任是“哈工大环保”始终的追求。当今社会,尽管人们的环境意识越来越强,政府对环境保护及生态建设的重视程度及投资力度不断加大,然而水处理目前还是投资周期长、回报率低的行业。但鲍立新却坚信,这是一项朝阳产业,是企业与国家荣辱与共的产业,是履行社会责任的产业。他说:“企业除了自身可持续发展之外,还要注重与社会和谐共成长,‘哈工大环保’作为一个负责任的企业公民,更需要注重社会效益,如果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能够紧密结合,则一举两得。”
“十一五”以来,国家实施松花江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提出了“让松花江休养生息”战略,这让“哈工大环保”人欣喜不已,因为这不仅让他们心中的梦想变成现实,也为公司的蓬勃发展插上了翅膀。特别是今年以来,国家明确提出了十项拉动内需措施,其中有加快城镇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和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这对于环保行业来说,无疑是一个利好消息。
水处理行业是一个良心产业,没有最好的污水处理厂,只有最适合的污水处理厂。“哈工大环保”有切身的体会,他们在做水务项目时,首先考虑客户的具体情况、厂区用地情况、现有的技术、当地需要达到的排放标准等等,然后在此基础上,向客户提出优秀的技术设计方案。在整个做方案的过程当中,企业会尽量考虑同当地一些有实力的公司比如当地的土建公司等进行合作,以此来追求最好的性价比,将环境效益、经济效益有机统一。
作为以技术为基础的环境服务企业,“哈工大环保”的胃口当然远不止水。其它的主营业务如大气治理、工程咨询等项目也得到全面发展。哈工大自主研发的袋式除尘器已经成功应用于20台发电、供热燃煤锅炉。“哈工大环保”是国内布袋除尘领域的骨干企业,企业拥有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安全评价机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等3项甲级资质,综合实力处于国内工程咨询行业的前列。
水,有着溪流的细腻、湖泊的柔媚、潮水的豪气、大海的胸襟。坚忍不拔、滴穿顽石的,是水;百转千回、永不停息地奔向大海的,是水;遇到障碍、面临艰险时,凝聚起更大的能量,冲破障碍、战胜艰险的,是水;生生不已、自我更新的,是水……“哈工大环保”,选择了水、研究水、造福于水,正以水的自由、力量、生命力,水的百折不挠、永不停息、生生不已的精神,去创造水的事业,铸就水的辉煌。
本报记者 吴殿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