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6日,记者一行顶着秋后的高温,来到吉安县横江镇横溪村公塘自然村。
踏上平坦的进村路,两边一排排水泥柱支架的葡萄园生机勃勃,进入村庄,到处绿树成荫,掩映在青山绿水之间的农家小楼错落有致,偶尔的蝉鸣鸟叫犬吠鸡啼,让人仿佛置身于田园牧歌的风景画里。
“现在村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得力于以产业为中心,大力实施生态新农村建设。”横溪村支部书记肖光明告诉记者。公塘自然村有96户320人,耕地490亩、山场2000余亩,自古就有“八景胜地”之美誉。现存古树30余棵,古迹10余处,明清古建50余栋,规模宏大、风格独特、组群完整,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价值与艺术价值。
近年来,吉安县精心谋划,以横江葡萄为依托,立足于乡村农家生态旅游正越来越成为都市人群时尚选择的市场需求,把公塘村打造成融观光、休闲、体验及旅游为一体的别具特色的乡村旅游休闲地和乡村旅游示范地。全村种植葡萄1000余亩,兴建了葡萄观光园和葡萄观光广场,搭建了T型葡萄林荫走廊,开辟了环葡萄园休闲观光小道。在葡萄采摘季节,游客络绎不绝。去年,全村葡萄收入达到500万元,今年超过600万元。
一亩葡萄十亩稻。谈起村里的葡萄主业带给自己的好处,村民肖国勇满脸喜悦地说:“我2006年开始种葡萄,3亩葡萄全用鸡粪、草木灰做肥料,每年收入3万多元。”陪同我们的村支书肖光明说,这几年村民生活富裕了,现在村里有80多栋小洋楼,36辆私家小轿车。这是葡萄带来的致富效应。为保持这种致富的可持续,村里重在“有机”“生态”上下力气,葡萄用肥只用鸡粪、草木灰,不用化肥;为尽量减少农药灭虫带来的污染,保护葡萄的品质,全村投入16.5万元安装了72盏太阳能杀虫灯。
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这是过去公塘自然村环境的真实写照。现在,全村干净整洁,一尘不染。记者在村中看到,4个污水处理池使村中雨污水分流,避免了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产生的污染影响,修建疏通排水排污沟1000米,确保了村里水源安全和农民身体健康;建公共垃圾池桶5个,放置果壳箱8个,配备垃圾板车1辆,4个保洁员每天上岗清扫卫生。环村路上10盏太阳能照明灯和4座水冲式公厕,让农民生活质量得到提升。
不见炊烟起,但闻饭菜香。村民肖海照告诉记者,自从用上沼气,村上的环境好多了,村民的环保意识也更强了。如今村民做饭用沼气,鸡、鸭等家禽实行集中圈养,柴草、家具、杂物等摆放有序,屋前屋后种植着各种果树、鲜花,庭院绿化率达到90%以上。30余棵古樟树、古柏树都被村民当作宝贝建档立案精心呵护。
“美丽村落是我家,农村不比城里差。”这句写在村中白墙上的标语,是公塘自然村村民的幸福写照。
本报记者任辛 衷淑英 刘之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