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2月12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得到国务院的批复,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对于江西人民来说,这是一件催人奋进的大好事。但要把《规划》的美好蓝图变为现实,大量的工作还在后头,其关键在于抓好落实。
落实《规划》是全省上下的共同责任。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面积虽然还不到全省的三分之一,但与鄱阳湖相连的省内五大河流赣江、抚河、修水、饶河、信江的流域面积达16.2万平方公里,占到了全省的97%。而任何一个流域的污染、任何一地的水土流失都将给鄱阳湖这“一湖清水”造成危害。因此,落实《规划》是全省各级党委、政府的共同责任;不仅企业有责任,每个公民都有责任;不仅规划区内的企业和公民有责任,规划区外的企业和公民也有责任。总而言之,建设好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是全省上下的共同责任。
落实《规划》要有打持久战的准备。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建设任务重,建设周期长。据专家估算,仅实施其近期规划,就需投入1.5万亿元进行基础设施建设。面对如此浩繁的伟大工程,我们要有长期艰苦奋斗的准备。
落实《规划》要准确把握发展定位。《规划》明确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三区一平台”的战略定位,即全国大湖流域综合开发示范区、长江中下游水生态安全保障区、加快中部地区崛起重要带动区和国际生态经济合作重要平台。全省各地都要准确把握其“特色是生态;核心是发展;关键是转变发展方式,在发展中保护生态,在保护生态中加快发展;目标是立足江西实际,顺应时代发展潮流,走出一条科学发展、绿色崛起之路”的本质内涵;做到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协调统一,坚决摈弃任何偏重一方而忽视另一方的思想和行为;牢牢把握“三区一平台”的战略定位,使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空间布局、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对内对外合作等各方面的工作都与之相吻合,使每一项举措都服从、服务于这一定位。
落实《规划》要注重统筹推进。一段时间以来,各地在参与和策应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上都表现出很高的热情,纷纷推出各种项目。伟大的事业需要投入极大的热情,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需要以项目建设为载体。但仅仅有热情还不够,还要有足够的理性;只知道上项目还不够,还需要统筹推进。当前,尤其要注重统筹推进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大力提升交通、水利、能源等基础设施的共建共享、互联互通的能力与水平,形成分工协作、功能互补的区域一体化基础设施体系;注重统筹进行产业布局,以低碳经济为引领,综合考虑增长潜力、比较优势、产业关联度等各种因素,科学、合理地进行产业布局,形成区域内产业互补互动的格局,从而推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有序建设、协调发展。
落实《规划》要联系实际。各地区、各部门的实际情况不同,面临的主要问题也不尽相同,只有找准着力点,才能增强针对性。要注意把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区情”与当地的市情、县情有机结合起来,在深入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找准结合点,因地制宜地制定配套措施,做到落实普遍要求与结合具体实际相统一、全面推进与重点突破相统一。在贯彻实施《规划》的过程中,还要注意解决本地发展中的突出问题,把抓落实的过程变成加快发展的过程,推动各项工作不断创出特色、取得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