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镇高专加强学科建设服务市三大新兴产业
媒体:内详 作者:内详专业号:鄱湖人家
2011/4/26 8:10:46
今视网4月25日景德镇讯(舒新兴 高 俊 报道)作为景德镇地区人才基地的景德镇高专,在我市十二五规划的号角声中捕捉春的信息——八大新兴产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离不开科研服务!结合学校人才培养和科研力量状况,学校瞄准八大产业中的高新技术陶瓷及创意、清洁汽车及动力电池、现代农业三大产业的人才和信息需要,调整相应学科专业建设,加强人才培养质量与市场需求的对接,为我市新兴产业“春耕备耕”。
建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实训基地服务汽车产业发展
为策应汽车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景德镇高专在该校机械电子系投入近300万元建设占地3000平方米的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实训基地,建立发动机实训室、汽车底盘检测与诊断实训室、汽车营销实训室、汽车电控电器实训室、汽车空调音响实训室、汽车钣金实训室、汽车美容实训室和整车实训室等8个实训室,大力推行“产学结合、工学交替”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
学校还制定了科学合理的实训室教学计划。通过实训教学,使学生掌握现代汽车发动机故障诊断、底盘故障诊断、电控电器系统故障诊断、空调音响系统故障诊断、钣金保养与修复、汽车美容、整车故障诊断的核心技术,熟练使用各种检测诊断仪器、各种清洗美容设备和汽车营销及售后所需的技能并深入了解汽车后市场各个环节,为培养合格的“汽车医生”、“汽车美容师”和汽车营销人员打下结实的实践基础。同时,为学生的技能比赛、等级考试和教师科研提供实训平台。
改革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服务陶瓷文化产业发展
陶瓷,作为景德镇市的立市之本,称瓷之源,如何在新形势下保持原有的强劲势头,关键在于人才。为培养能适应高新技术陶瓷及创意的人才,景德镇高专在该校艺术设计系大胆开展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以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课程设置的实用性为抓手,通过校企合作、第二课堂,密切学校与市场联系,培养“适销对路”的陶瓷艺术人才。
在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下,本学期开学之初,作为校企合作定向培养的“佳洋班”组建成立。通过与企业共同制定教学计划,分配学校教学课时和企业教学课时,让学生既不耽误学校提供的“大餐”,又尝到企业提供的“小灶”,使学生受到的培训符合企业需求。与此同时,学校还积极与我市陶瓷孵化基地的企业联系,在陶瓷旅游线路中创建景德镇高专陶瓷文化创业基地,在陶瓷创意市场集中展示学生的陶瓷作品;学校还开辟青花、粉彩、生活陶艺等5间陶瓷工作室,建立师承性师生关系,使学生在更多的动手实践中传承和发扬千年陶瓷文化。
开展生态经济区建设科学研究服务生态农业发展
围绕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学校积极组织教师参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科学研究,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提供理论依据。其中“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文化遗产保护公众参与机制研究”、“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公众文物保护意识现状调查与研究”两项课题获省文化厅组织的首届(2010年)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艺术科学规划课题优秀推荐项目,“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与思想理论教育路径转变”在省教育厅组织的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教育高峰论坛交流并深受专家认可。
在此基础上,学校还适时成立了“景德镇高专景观规划与设计中心”,主动融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服务景德镇地区经济建设,先后完成了《浮梁县休闲农业总体规划》《江西中远现代农业观光园总体规划》《乐平镇桥江南蔬菜基地休闲旅游总体规划》《谷城陶瓷文化博览区总体规划》等,并为乐平市旅游局编写了旅游招商宣传册,积极推动了乐平镇桥镇政府与外商签订1.2亿元的合作项目。
春耕备耕种子先行,新兴产业人才为首,没有科技和人才的产业是走不远,走不好的。我市“十二五”建设的号角已经吹响,相信在人才和科技的双重保障下,我们的八大新兴产业一定会给我市的经济发展带来一个沉甸甸的秋天!
阅读 3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