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草网群   

评论:“申遗”并非复活端午节传统的关键

媒体:新京报  作者:内详
专业号:楚鹭伊人 2009/5/28 16:30:58
有生命力的节日或传统,是用不着大张旗鼓地进行什么保护的,更用不着搞申遗之类的形式化的东西。就此而言,端午节申遗对于重建和复兴端午传统来说可谓是无关大体,甚至是可有可无。

  日前,湖北省代表中国满怀信心地向联合国递交了端午节申遗表(《长江日报》5月27日)。新浪的网上调查则显示,高达95%的网民支持端午节申遗。就笔者意见而言,此次端午节申遗的胜算应该很大,但实际意义未必很大,尤其是未必能复活端午节的历史传统。

  正如一些学者所强调的那样,中国端午节与韩国江陵端午祭的区别确实很明显,甚至可以说是同名而异实。然而,国内近年来汲汲于端午节申遗,以及将端午节法定化等举措,乃是受江陵端午祭申遗的启发,却是不争的事实。

  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端在于我们遗失与割裂自家传统太久了,所以对其产生了疏离感。虽然我们现在从一定程度上意识到了传统的价值,但往往还不知该从何下手予以重建和复兴。比如说,所谓“遗产”,本是“死亡”或“濒危”的东西,本是让人凭吊感叹、同情怜悯的东西,但我们却为了端午节、春节乃至汉字和《周易》等等的申遗而兴师动众、劳民伤财———与其说是传统正在复活,毋宁说是凸显出传统在现代社会的没落状态。

  很显然,有生命力的节日或传统,是用不着大张旗鼓地进行什么保护的,更用不着搞申遗之类的形式化的东西。西洋的一些节日,比如圣诞节和情人节,即使在中国也是如日中天,根本就无需通过申遗这种自娱自乐乃至画地为牢的方式来获得保护与满足。与此同时,申遗不仅耗资不菲,而且未必能带来预期收益。正是有鉴于此,英国政府于2008年底宣布停止申请加入世界历史遗产名录的工作。

  而在中国,这些年来申遗的热度从未减退。个中缘由,有地方政府热衷“政绩工程”、“形象工程”的因素。然而,抛开为人诟病的种种“工程”暂且不说,将一些历史文化传统商业化甚至是庸俗化的做法,本身就是对传统的一种背离乃至亵渎。

  因此,到底如何重建和复兴传统,亟须重新思考和定位。

  孟子曾经说:“先立乎其大者,则其小者弗能夺也。”中国文化要想复兴,其根本着眼点应该立足于多做一些耐心的、细致的、创造性的转化工作,以便做到既不放弃自身的价值持守和民族特色,同时又能符合并影响现代人的心理预期与价值诉求,进而如春风化雨般进入人们的精神世界,逐渐变成人们的生活方式,恰如《周易》所言:“观乎人文,化成天下。”

  就此而言,端午节申遗对于重建和复兴端午传统来说可谓是无关大体,甚至是可有可无。因为,端午节传统的大体,一则在于传承和弘扬先贤屈原的爱国精神;二则在于保护和推广历史上因纪念屈原而形成的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薰苍术、喝雄黄酒等传统民俗,尽量使之与更多的中国人的生命、生存、生活发生内在与紧密的联系。

  然而,或许为了方便申遗之故,传承和弘扬屈原爱国精神的端午节传统在申遗方案中被有意无意地淡化了。同时,端午节的传统民俗如同其他许多传统民俗一样,正在渐行渐远,日益淡出现代人的生活视界,更是令人忧虑。考虑到这两点,我们说端午节申遗,至少可以说不是复活端午节传统的必要工作。

  □王达三(学者)

阅读 272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