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草网群   

走进棠荫水文站

媒体:江西省水文局   作者:李梅
专业号:鄱湖人家 2009/3/29 17:04:04
        孙晓山厅长的诗歌《敬礼》,让我第一次知道了棠荫是鄱阳湖中央的一个孤岛,那里的工作、生活条件都极其艰苦。多年来,我们的水文人坚守在这个孤岛上,每天早晚八点都要观测水位,工作枯燥单调,妻女只能梦中拥抱。因为这首诗我开始渐渐关注起这个有着悦耳名字的小岛,也听说了关于这个小岛的一些故事,有了一些模糊的印象。
        由于工作的需要,我于今年调入鄱阳湖水文局工作,大年初七一上班局里就得到通知,孙厅长将于初九在省局孙书记、谭局长的陪同下到棠荫站给测站同志拜年。就这样,一个将在我的记忆深处永远铭刻的日子—2009年2月3日,我作为陪同人员之一第一次走进了棠荫水文站。
        我们上午八点半坐车从局里到都昌县周溪镇,换乘小木舟从周溪来到棠荫岛上,再步行二十多分钟,直到十二点多才到达棠荫水文站。远远望去,我们的水文站孤独地伫立在岛的西麓,只有那神圣的五星红旗迎风飘扬陪伴着这座已经服役半个世纪的水文楼。走近办公楼,我意外地发现这座外表破落的楼房居然贴上了喜庆的对联,挂上了迎接的横幅,准备好了鞭炮欢迎我们的贵客,电视机里传来欢快的歌声,客厅里干净整洁,桌上摆着准备接待客人的茶果点心,处处洋溢着热闹祥和的春节气氛。
        我们来到棠荫站的另一个任务是陪同一位目前正在欧洲留学的年轻的水生态学专家到湖中心去采集水样和底泥,午饭后,我们就扛着测量工具,穿过厚厚的草甸,来到湖滩边,换上下水裤,走向湖的中央。尽管在来之前已经做好了思想准备,听说了行路的艰难,但是这条路是我们的水文人每天来回两趟观测水位水温的必经之路,所以对自己还是非常有信心的。我们边走边说边笑,王平站长和熊海同志给我们介绍着走这段路的经验和注意事项。路越来越泥泞,步履越来越沉重,渐渐地我已经跟不上大家的步伐,走到一片沼泽地时,我陷在泥里,无法动弹,一侧栽倒在泥中,王仕刚副局长赶紧走到身边来扶我,没想到刚把我扶起,他却栽倒向另一侧。我非常着急,可是腿却怎么也拔不出来,这种情形让我深刻地体会到“心有余而力不足”是什么滋味。王站长和熊海扶着专家走过这一段沼泽后,赶紧过来扶我走过去,一路就这么互相搀扶着走了一个多小时才来到了湖水边,预约好的小舟早已在等待着我们。我们上船测水温和透明度,采集水样和底泥,观察湖面的污染状况。坐在船上,我看着不远处的水尺,感慨万分,每天每天,我们的水文人就是这样独自一人来回两趟的走,艰难、危险、枯燥、单调,血吸虫、苍蝇、蚊子、蛇,这一切的一切,如果没有亲身的经历,真是永远不能想象的。
        回去的路上,有了来时的经验,经过沼泽地时我们也轻松了许多,我也没有再摔倒。但是脚下已经非常沉重,每走一步都非常费劲,实在走不动了,我很想停下来休息,王局长一直鼓励我一定要坚持,我们是一个团队,绝对不能落下一个人。在大家的鼓励和扶持下,花费了两个多小时,我终于完成了一次毕生难忘的采样经历,凯旋归来。
        通过这次的体验,我特别想向现在正在和曾经驻守棠荫水文站的同志们深深地鞠上一躬,感谢他们这半个世纪的守望,感动我们基层水文人的奉献,我为自己是一个水文人而感到自豪,为我们可爱的水文人感到骄傲。离开棠荫岛时,我回头远远地望着这个鄱阳湖中央的小岛,望着我们的水文站,望着我们的水文人,我知道我一定会再来的……
阅读 646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