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草网群   

千岛湖底的文化梦 ——《威坪》阅读札记

媒体:中国环境报  作者:内详
专业号:楚鹭伊人 2009/1/5 11:07:35

       诗人聂鲁达说:“如果我能生一千次,我也愿意生在这里;如果我要死一千次,我也愿意死在这里。”这就是家园。而家园要沉淀为文化、沉淀为历史、沉淀为情感,则需要千百年时光的打磨。一个叫威坪的江南名镇,就是在时光的历练中,在时间的冲击下,成长为涅槃的家园。

  从208年到2008年,作为淳安建县立郡肇始地的威坪,走过了1800年的漫漫长路。新安江,淳安,威坪,镜头由远而近,最终推进到了千岛湖的水底。在1959年这个历史节点上,新安江水电站建成了。千年古镇威坪和周边乡村被清澈而温柔的湖水所沦湮,静悄悄地,诸多祠堂牌坊、名胜古迹都永沉湖底,古威坪从此消失了。

  但情感的家园是无法消失的。一位叫徐树林的威坪人,以30万字的巨大篇幅,著述了《威坪》一书,以古镇、乡土、文脉、宗族、民风5个篇章,全景式抒写了威坪古镇的前世今生,成为一本翔实的地域历史文化之书。这是一个古镇的诗史和史诗——从家园之梦来说,这是诗;从古镇之志来看,这是史。

  《威坪》,一个藏在千岛湖底地域文化的千年之梦。水下的威坪是历史,水上的威坪是现实。“谁能不顾自己的家园,抛开记忆中的童年?”为了新安江水电站建设,威坪30万百姓当年舍小家为大家为国家,告别了祖祖辈辈居住的家园,义无反顾地背井离乡。

  带不走的是家园;随心而走的亦是家园。年近古稀的徐树林先生,孜孜矻矻,用整整一生的时间写了这部《威坪》,为家园立传,有感情有激情,真的很不容易,实在让人感佩。他说,“威坪人写威坪,这是一种神圣的历史使命;威坪人研究威坪地域文化,更是一种义不容辞的责任。凭着威坪人的硬劲、倔劲、韧劲,从小到大,从大到老,才写出来的。”

  相思威坪,刻骨铭心,唏嘘声中,成就《威坪》。徐树林先生不是学院里的专家,而是一个很用心用力的家园文化的挖掘者。

  “千岛湖,一湖的梦。历史的梦,文化的梦。”如今梦圆,圆成《威坪》。从作者身上和《威坪》书中,我们清晰地看到:民众是文化保存的力量,更是文化创造的力量。

徐迅雷

阅读 578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