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记者 郑大中 摄 |
10月19日,在鄱阳湖畔的余干县瑞洪镇西岗村,水乡渔民繁忙的景象尽收眼底。湖面上,千船竞发忙撒网;湖岸上,渔家姑娘欢歌笑语忙织网。一声声渔歌从远远的湖面上飘过来……
瑞洪镇是个闻名遐迩的渔歌之乡,渔歌的历史悠久,可上溯到北宋。在旧社会,水乡人民就曾以渔歌真实地反映当时渔民的贫困生活面貌。其中有《我打长工实在难》《单身汉》等。其中一首渔歌这样唱道:“世上什么苦,打鱼磨豆腐,打了几只鱼,还得送湖主”。此歌虽然通俗简朴,但寓意深刻,感情真挚。新中国成立后,水乡渔民又创作了一首首反映新时代生活面貌的新渔歌。然而由于十年浩劫和极左思潮的羁绊,渔歌始终出不了新意。
1980年阳春三月,西岗村青年农民歌手张振木找到渔歌爱好者张光厚、江涛、张继青等人商量,“为了我们水乡的今天和明天,让我们一起创作新渔歌吧!”从此,这个几千人口的大村庄沸腾起来了,他们以家乡人民的生活为根基,吸取老渔歌的精华以及《二泉映月》等民间名曲的创作经验,谱写出一首首具有浓烈时代气息、反映渔民新生活的渔歌。
听,青年歌手张书增、张晓燕在村头唱渔歌《鄱湖的明珠》:“鄱湖岸边/西岗村/人杰地灵/一颗明珠/红了天/亮了地。”“新房屋/一排排/山好水好/如诗如画/歌千秋/颂万代。”这首语言淳朴、隽永、音调优美的渔歌,听来十分动人。
在村子中央,30多个渔民一边拨弄收录机,一边兴致勃勃地倾听4名男女歌手唱的一首反映渔民安居乐业,生产蒸蒸日上的《月月花》:“正月里牡丹红艳艳啰/三月里杏花迎春来/三月里桃花红似人哟/四月里百花争相开/五月里英雄花儿红……”这一首渔歌以物托情,悠扬悦耳富有水乡味。
在各种音调的渔歌中,一种节奏感强、热情奔放、一人唱百人和的“嗬呀歌”更令人陶醉。如:“春天好播种啰/秋天好收粮/嗬呀(合)渔民致富靠双手啰/不靠天来不靠地/嗬呀(合)何处最可爱啰/家乡最可爱啰/嗬呀(合)鄱阳湖水连天啰/乡景美如画啰/嗬呀(合)党的阳光照水乡啰/渔家万代幸福长啰/嗬呀(合)……”旋律优美,情深意长。
水乡歌手们的演唱常常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深秋大湖捕捞时节,开初秩序会较乱,歌手们会即兴利用高音喇叭唱《齐心捕鱼歌》,那悦耳动听的歌声会顿时感染几百个渔民,让捕鱼秩序一下子变得井井有条;渔民们打鱼累了,休息时,渔家歌手们边拉二胡边唱渔歌,渔民们感激地说:“是你们的歌声,减少了我们的疲劳。”春耕秋收时节,水乡漂亮的妹子张根艳等深入田间地头为人们唱渔歌,一首《山水情》唱醉了山水,唱绿了希望的田野,唱笑了众乡亲的笑脸。渔歌有力地推动了村里的两个文明建设,青年张崽听了渔歌《劝赌》后改邪归正,并带动全村不少人戒了赌;村里的计划生育工作上不去,一首渔歌《儿多母苦》促使70多个农家妇女自觉计划生育;渔歌《八荣八耻》、《雷锋精神在水乡》、《好人任长霞》的歌声在村子里飘,歌声的感召下,村干部们干劲十足,他们带领村民修路4公里,建桥2座,植树几千棵……
这群世世代代居住在鄱阳湖畔的渔民,用他们追求美好文化生活的心灵,用他们自编自唱的渔歌送走昨天,讴歌今天,拥抱美好的明天……(史俊 记者 陈华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