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是冬季,可阳光下河堤旁成片成片的野菊花依然灿烂地开放着,有风吹过,空气中便全是这花香了。
去进贤县三里乡采访前,脑中一片空白。县委宣传部的同志告诉我们那里的雷家花屋值得一拍。在网上查过地图后才知这个地处鄱阳湖南端的地方原来距南昌不到50公里,就在昌万公路边上。
和其他地处鄱阳湖畔的乡镇一样,三里的雷家花屋、清代的“节孝坊”和太子庙诉说的故事与传说其实是湖区文化的一种符号,这符号伴着水涨水落的鄱阳湖,安静地裸露在阳光下,虽有些落寞,但其散发的独特气息却吸引着我们不停地按下快门。
![]() |
![]() |
![]() |
![]() |
![]() |
![]() |
![]() |
三里乡是距进贤县最北也是最远的一个乡镇,地处血吸虫疫区,多年以前,进贤县的干部调到三里工作的话,工资得长一级可还有人不愿意来。但现在的三里今非昔比,昌万公路修好后,每年秋天,许多南昌人会来到军山湖旁享受大闸蟹的美味,但却少有人知道那里就是三里的地界。
昌万公路的修建带给三里乡的变化是每一个三里人感同身受的。罗家村的罗仁民,以前只是奔波于南昌和三里之间倒点湖鲜赚钱糊口,后来他只身到湖北学习人工养殖黄鳝,学成后在全村推广,养殖的黄鳝全部销往安徽。2008年,这个村村民人均收入已过万元。现在附近的村庄也开始养殖黄鳝,三里人自豪地说,在全国乡镇一级,他们养殖黄鳝的规模和产值最大。
三里给我们的惊喜还远不止这些。
11月29日,在去罗家的路上我们被阵阵鸟鸣吸引了——肯定是候鸟!我们开着车直奔水边——这是信江和抚河交汇后形成的一个湖叫坎下,水面上果然一片片密密麻麻的水鸟,黑的是大雁,白的是天鹅,可惜我们没带“大炮”,只能望鸟兴叹。
一周以后,我们第二次来到坎下湖的时候,水面比上回小了许多,虽然湖里的大雁与天鹅也比上回少了许多,但无数的野鸭和鹬鸟飞起来时就像一片片乌云。让人想起“鄱湖鸟,知多少?飞时遮尽云和月,落时不见湖边草”的诗句。为了拍日出,我们决定在三里住一晚。凌晨5点钟,我们自己开着车找到白天来过的地方,不料想老天下起了细雨。我们在车里等到7点多钟,雨停了,但太阳始终没有出来。哈,白起了个大早,心有不甘,记得上回来时当地人说以前坎下湖没有这么多的鸟,鸟多的地方叫金溪嘴,打开电脑一查,就在三里的刘家自然村旁。我们边开车边问路,来到了金溪嘴——原来这已经是鄱阳湖了,远远地望去,水面一片一片的鸟儿还在睡着,大雁与天鹅原来都在这儿呢,那数量比11月初我在吴城大湖池里看到的候鸟还要多。不远处,昌德高速公路的跨湖大桥正在修建,湖面被分成了两半,但鸟儿们依旧悠闲自在地呆在原地,只有放丝网的小船过来时他们才集体飞到远处的水面。
看着横穿湖面的公路桥,我在想,如果这桥上以后能设个休息站方便来往车辆停车观鸟的话,三里的这些风景就能给更多的人带来欢乐。我们期待这一天!
(本报记者涂序理)
策划:本报摄影部 责任编辑:杨静 摄影报道:本报记者涂序理 周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