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草网群   

挖掘都昌特色文化 发展家乡乡村旅游

媒体:都昌在线  作者:内详
专业号:鄱湖人家 2013/5/12 6:17:13
  目前实际情况是,都昌乡村旅游发展规模小、档次低,尚未形成业态特质,更别奢谈品牌。建议贵地走差异化路线,挖掘地方特色文化,并制定统一的质量体系,让乡村旅游的名号叫得更响。
  一是建议制定乡村旅游质量体系
  周末上哪儿玩?不少市民热衷于前往周边乡村,在青山绿水之间舒展筋骨,洗洗肺。由于行业准入门槛低,机会成本小,短期效益显著,加上市场空间大,目前,各地均打出乡村旅游牌。迅速发展的同时,却暴露出一些经营管理问题。
  但目前乡村旅游发展缺乏足够的政策引导,缺乏规模,缺乏品牌。乡村旅游发展应与扶贫、万元增收、农业综合开发等相结合,应克服乡村旅游发展的配套政策、资金不足,市场主体弱小分散的问题。主要表现在部分农家乐基础服务设施较差,档次较低。尽管一些农家乐实行星级评分,根据星级制定收费标准,但评定标准均由当地自行制定,尚未整体统一,易出现同质不同价的现象。
  为此,该地应设立乡村旅游发展专项基金,用于基础设施建设、资源环境保护、从业人员培训等。同时,旅游部门可设立乡村旅游指导组,制定其统一的质量标准,规范服务内容、价格体系、星级评定。
  二是发展要讲特色 挖掘民俗文化、农耕文化
  有人抱怨,到农家乐后常找不到新奇感,乏味,一群人不是钓鱼就是打牌,没有新节目。尽管去过不同区县,但感觉每个地方差不多,无法留下深刻印象。造成上述问题的根源在于各地同质化竞争,未能做出特色。因此要想都昌做好乡村旅游规划,必须挖掘地方都昌特色文化,打文化牌。尤其是挖掘鄱阳湖文化文化内涵与旅游市场想结合。
  一方面,应充分挖掘当地文化资源,拿民俗文化做文章。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更应突出民族风情,在组织游客观赏的同时,若能邀请其参与制作民间工艺品,甚至加入到玩乐的队伍中,形成互动,就能让游客感到有趣、特别。
  另一方面,农耕文化也是一大卖点。城里的孩子往往分不清小麦、水稻,对农耕文化十分陌生。在休闲旅游的同时,让孩子了解相关知识,相信能吸引到不少城市家庭。还可以划分出一定土地,组织工作人员现场讲解农耕知识,邀请游客参与播种、浇水、收割,既丰富旅游项目,又传承农耕文化。或者给市民一块“自留地”,让他们自己种菜、自己采摘,不仅让他们体验了劳动和收获的感觉,锻炼了身体,还可吸引他们经常长期的来此耕种和游乐。
湖北省五峰广电网络采花营业部
阅读 139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