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草网群   

丰城市努力争当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县域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的“领头羊”

媒体:大江网   作者:佚名
专业号:鄱湖人家 2010/5/26 9:43:16

近年来,在江西省委、省政府和宜春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们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持续实施生态丰城、绿色崛起战略,全力推进创新丰城、低碳丰城、秀美丰城、森林丰城、和谐丰城建设,基本实现了打造全省最好县市发展目标,全面奠定了现代化城市发展框架。2009年,全市GDP201.45亿元,增长17%;财政总收入20.87亿元,增长23.4%,其中地方收入12.9亿元,增长38.4%,列全省第1位;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26亿元,增长49.5%GDP4年翻番,财政总收入3年翻番,固投2年翻番。先后获得了全国治安工作先进县市、全国信访工作先进县市、全省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先进县市、全省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城市建设工作先进市县等荣誉称号。

一、始终把推动产业优化升级作为转变发展方式、加速县域经济发展的着力点。丰城作为一个传统农业大县和煤电一业独大的资源型城市,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压力大,任务重。为此,着力推动三个转变:一是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推动经济由高能耗向低能耗转变。坚持不拘一格引进高新技术企业、不拘一格引进高新技术产业领军人才、不拘一格出台政策哺育高新产业发展的三个不拘一格,设立了高新技术发展扶持、风险投资、专项奖励、中小企业贷款担保、企业出口创汇退税五大基金,全力服务扶持高新企业发展做大;建立了全省县市第一家高新技术产业孵化基地、全国第一个无油涡旋压缩机生产基地,12项新产品技术达到国际国内领先水平或填补国内空白,培育了市级以上高新企业28家,其中国家级2家、省级研发平台1,全市经济已逐步走出粗放型、高耗能的煤电产业时代。二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动经济从卖煤炭卖碳汇转变。重点打造三大省级产业基地,即利用丰城电厂余热资源,打造4平方公里的生物食品产业基地;依托江南废旧物资集散地优势,打造10平方公里的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基地;以煤层气为清洁能源,打造16平方公里的精品陶瓷产业基地。建设了全省第一家、国内第二家拿到CDM项目碳减排量交易资金的瓦斯发电企业,实现了卖煤炭卖碳汇的新突破;打造了全省第一条拥有完整大米生物食品转化产业链,实现了大米和油料深加工技术的新突破;建立了全省第一个省级废七类金属拆解、熔炼、加工基地,实现了传统产业规模发展的新突破,再生铝年产能达60万吨,占全省的90%、全国的20%。三是发展生态经济,推动经济从黑色向绿色转变。按照打造平台、品牌开发、集团上市的发展思路,大力发展富硒现代农业,打造了国内第一个获得国家级授牌的富硒产业基地──“中国生态硒谷12类富硒产品标准被确定为省级标准;把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与发展高产油茶产业结合起来,形成了小港-白土万亩高产油茶产业长廊和生态硒谷万亩富硒高产油茶特色产业板块,被列为全国第一批高产油茶示范基地建设县市,丰城富硒农业和高产油茶之乡品牌日益彰显。下一步我们将加快药湖国家湿地公园建设和隍城富硒温泉综合开发,扶持南昌大学低碳生态科技示范园建设,培育经济型、生态型、效益型新产业、新项目,构建城市生态经济区。

二、始终把推进新型城镇化作为转变发展方式、加速县域经济发展的支撑点。围绕建设开放大气、和谐秀美的现代化城市目标,着力做好四重:一是重对接,拉开城市大框架。着眼对接融入南昌城市经济圈,全面拉开一江两岸、一江三桥、一城五区总规70平方公里、人口50万的现代化城市大框架。推进丰昌大道、105国道改线、昌吉赣城际铁路和城西防洪综合治理区建设,以规划建设职业教育大学城为重点,全面深化与南昌大学市校合作,加速推进与南昌城市经济圈的无缝对接。目前,城市建成区面积扩大了6倍,由2000年的5.25平方公里拓展为36.8平方公里,城市人口达32万人。二是重运作,破解融资大难题。新城区建设从2001年市财政500万元启动资金起步,已撬动建设资金120亿元,完成投资80亿元;一城五区建设资金超300亿元,完成投资超200亿元。三是重支撑,培育城市大产业。把产业作为立城之本、强城之基,发挥毗邻南昌的区位交通优势,着力发展现代物流产业,初步形成了梅林现代物流产业园、城市物流产业区,建设了国电丰城煤炭集散中心;围绕打造赣中金融中心目标,着力发展现代金融产业,按照引银行、改银行、建银行的思路,加大商业银行引进力度,加速农村信用联社改造,加快村镇银行建设,成功引进了南昌银行、顺德银行等股份制商业银行入驻;以省级龙津湖总部经济基地为载体,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一批高档宾招项目相继建设、运营,城市产业日益繁荣。今年1-5月,全市项目引进呈现井喷效应,已引进亿元以上项目42个,签约资金超100亿元,同比增长382.9%。四是重统筹,促进城乡大协调。按照城乡统筹的理念,坚持把城郊乡镇(街道)纳入一城五区城市总体规划、中心集镇纳入城市副中心规划、中心村纳入新农村规划,高标准打造了一批在全省有影响的明星集镇

三、始终把做实民生、培育潜力后劲作为转变发展方式、加速县域经济发展的根本点。着力回答好发展为了谁发展依靠谁的问题,突出三个大:一是民生大投入。持续将新增财力的73%以上用于民生工程建设,2007年以来民生事业投入近30亿元,全面完成了农村教育三集中、乡村卫生院()改造、农村敬老院建设等工程。2009年,在全省率先退出农村公益事业一事一议筹资,构建了政府补助、群众捐助、社会各界赞助的筹资新机制,每年市财政奖补农村公益事业2000万元以上;今年,市财政又安排2000万元补助资金,启动了城乡公交一体化建设。二是社会大和谐。针对丰城曾经社情民意复杂、民风彪悍的市情特点,坚持一手抓发展,一手抓稳定,在完善领导干部接访、下访、包案等信访机制的基础上,高度关注三种声音,即网民的声音、街头巷尾的声音和特殊群体的声音,真正听民声、知民意、解民困,实现了由省信访重点管理县市向全国全省信访工作先进县市的嬗变,丰城转变作风赢民心,着力民生促稳定的做法,得到了中央和省委领导的充分肯定,中央维稳领导小组向全国转发,三是人才大后劲。把干部人才队伍建设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最大潜力和后劲,2005年以来,持续实施“521”(连续5年,每年引进二本以上大学生200人,共1000)人才战略和大学生村官工程,先后引进大学毕业生802人,安排大学生村官287名,为丰城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强的人才和智力支撑。

把握后危机时代低碳经济发展的新趋势,策应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新要求,我们将以贯彻落实本次会议精神为新起点、新动力,按照科学发展、进位赶超、绿色崛起的战略部署,着力找准县域经济发展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结合点,围绕低碳、生态、高效要求,重点培育四个百亿产业,即100亿元的生态富硒产业、200亿元的设备制造产业、300亿元的碳源循环利用产业和500亿元的高新技术产业,确保到十二五期末实现六个五目标,即全市GDP500亿元,财政收入超50亿元,城市实际建成区面积超50平方公里,城市人口超50万人,高新技术企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超50%,森林覆盖率超50%,努力争当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县域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的领头羊

阅读 527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