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自2002年以来持续推进能源基地建设,已累计投入资金260亿元左右。目前,九江的火电、水电、风电、核电、新能源、电网、煤矿、天然气就如同天龙八部,各显神通,已逐步将浔城推向全国发电种类最齐全的地市和全国能源大市的高度。
火电
九江市现有火电装机总量146.85万千瓦。国电九江发电厂总装机136万千瓦,九江石化总装机4.9万千瓦,亚东水泥、星火有机硅、赛得利化纤、金源化纤发电量均在0.9-2万千瓦。13.5万千瓦以上的机组装机110万千瓦,占火电总装机量的75%;九江发电厂一、二、三期发电工程,总装机量达到135万千瓦,是华中地区最大的火力发电厂。
目前已规划的九江火电电源点有三处:总装机达835万千瓦。一是九江电厂,除一至三期装机135万千瓦外,第四期可装机120万千瓦,在建设九江电厂三期时,已留有四期余地,公共设施均已按“三期合理,四期可能”的原则实施,条件比较成熟,若是九江液化天然气储运基地能及时建设而且价格合理,九江电厂四期还可以考虑用天然气。目前国电公司已要求九江电厂积极推进四期的建设,成立了扩建工程领导小组,初步可行性研究报告已完成。
二是瑞昌老鼠尾厂址,可装机4×60万千瓦,厂址位于码头镇长江边,交通便利,早在1991年中南电力设计院,根据原国家水电部、华中网局,江西省政府的要求,编写了初步可行性研究报告并通过全面勘察论证,认为是建设电厂的最佳厂址。
三是永修艾城镇青山厂址,可装机4×60万千瓦,该厂址靠近修河、潦河,水质清纯,水量大,京九铁路穿境而过并设有车站,便于铺设电厂铁路专用线,同时永修距南昌市仅38公里,又处于昌九工业走廊的中下段,既能有效地向全省负荷中心南昌供电,保护南昌市的环境,又能为今后昌九工业走廊发展提供能源保障。
水电
根据流域规划,九江市可利用水力资源约125万千瓦,目前已建成水电站247座,装机总量68.8万千瓦,尚存56.2万千瓦可供开发。已建成和筹建中的较大的水电站有:柘林电厂43.2万千瓦,修水东津电厂6万千瓦,修水抱子石电厂4万千瓦,修水三都电站1.65万千瓦(筹)、武宁下坊电站3.6万千瓦(筹),武宁盘溪电站1.2万千瓦。
风电
我省风能资源主要集中于环鄱阳湖区域,根据全省新能源发展规划,共规划15个风电场,规划装机95.7万千瓦。其中九江12个,装机72.2万千瓦。
“十一五”期间全省规划装机11.9万千瓦,全部集中在九江,包括星子大岭一期1.7万千瓦、庐山区长岭3万千瓦(实际装机3.45万千瓦)、都昌矶山湖2.7万千瓦(实际装机3万千瓦)、都昌老爷庙一期4.5万千瓦。
我省环鄱湖地区已列入全国七大百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其中绝大部分分布在我市都昌、湖口、星子、永修、庐山区等县区。据中电投公司组织的专家考察认为近期可开发20万千瓦。
生物发电
总投资2.5亿元的江西首家生物质环保热电厂落户都昌县,该热电厂主要利用棉秆、稻秆、油菜秆等生物质燃料,新建2台1.5万千瓦发电机组,预计年发电量1.8亿千瓦时,减排二氧化碳12万吨。
该工程建成投产后,年燃料需求量为18万吨,可发电近亿度,这将把都昌县及其周边地区大量的作物秸秆转化为电能。据介绍,农作物秸秆是一种廉价、清洁的可再生能源,平均含硫量只有千分之三点八,约为煤的三分之一,而热值则达标准煤的二分之一。而我市环鄱阳湖区秸秆资源丰富,有利于发展生物柴油、非粮食燃料乙醇和生物质发电等绿色可再生能源项目。
核电
我省是全国铀矿资源大省,铀矿储量、铀产品年产量占全国三分之一,九江市彭泽帽子山厂址被专家誉为国内内陆地区建设核电条件最好的“原生态”厂址,发展核电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彭泽帽子山核电站址,可装机6×100万千瓦。从1982年开始至今,国家发改委、电力部多次组织专家进行了选址考察,尤其是2004年7月28日电力规划总院组织国家30多位权威专家对上海核工业设计院编制的厂址复核报告进行评审,一致认为帽子山厂址保护很好,从建厂安全性,技术可行性、环境保护等都具备建设大型核电站的条件,是目前内陆地区最佳的核电站厂址之一。
彭泽核电被列为首批内陆核电项目,技术路线采用国际最先进的第三代核电技术AP1000。这个我省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的投资项目--彭泽核电厂,由中电投集团公司控股开发,预计投资额600亿元,按6台装机,800万容量布局。首期工程规划装机500万千瓦,建设4台125万千瓦机组,后期续建2台150万千瓦机组,总装机容量将达800万千瓦,发电量相当于目前全省的发电总和。
电网
九江电网是我省电网重要的组成部分,供电范围涵盖全市,目前最高电压等级为220千伏,去年我市全社会用电量约55.69亿度,最高用电负荷105.22万千瓦。
截止到去年,我市主干电网主要有220千伏变电所6座,线路10条,总长度667.547公里;110千伏公用变电所25座,线路52条,总长度971.569公里。争取到“十一五”末期,我市电网实现市区网逐步取消35千伏电压等级,县城网逐步向110千伏以上高压发展,经济发达县区考虑220千伏电压等级,全市每个乡镇至少1个35千伏变电所,使我市电网整体构架更趋完善合理。
煤矿
我市在册煤矿31个,核定生产能力136万吨,其中规模相对较大的有武宁县煤矿16万吨,其余均为4万吨以下。目前,国家对煤矿加强了安全生产管理,按照“企业负责、政府支持”的原则,对煤矿的安全设施建设投资进行补助。在我省编制的《煤矿瓦斯综合治理三年规划》中,我市有4家煤矿列入规划。
天然气
我市利用天然气起步较早,到去年,全市天然气居民合同用户达5.2万户,工业企业大用户52家,全年天然气消费量449.46万立方米,其中工业用气量317.45万立方。
由于我省错过利用“西气东输”的机遇,至今仍未通管道天然气,我市气源主要通过公路从新疆购进,运输成本偏高,直接导致市场推广速度慢。目前,川气东送江西支线和西气东输二线两条天然气管道建设项目正在建设当中,预计今年即可开始向我省送气。届时,我市大部分县市有望用上廉价、环保的管道天然气,这对改善九江生态环境和投资环境具有重要意义。(九江日报 记者 钟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