鄱阳湖,又名彭蠡湖、宫亭湖,有着博大的胸怀,它的万种风情,孕育了鄱湖不老的情话。鄱湖岸边的膏田沃土,养育了勤劳勇敢的鄱湖儿女;它的风情神韵,为诗人墨客留下了翰墨飘香的恋歌。
最早描写鄱阳湖的,当属伟大的诗人陶渊明。陶渊明是庐山的儿子,是鄱阳湖的琼液坦荡了他宽广的胸怀,净化了他的心灵,当他离开樊笼,解下玉带,脱下锦衣,辞官归故里,精神得到了升华,眼前的一切都显得那么亲切和自然,他在《归去来辞》中的“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就是描写他从鄱阳湖回家的路上,人与自然和谐交融的愉快心情。在辞官归故里的日子里,陶渊明在《游斜川诗序》中,描写了鄱湖岸边迷人的景色:“辛丑岁正月五日,天气澄和,风物闲美,与二三邻曲,同游斜川。临长流,望曾城。鲂鲤跃鳞于将夕,水鸥乘和以翻飞。彼南阜者,名室旧矣,不复乃为嗟叹”。
若夫曾城(鄱湖中落星寺),傍无依接,独秀中皋……”,匡山蠡水间的秀丽风貌跃然眼帘。诗人在这里“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写下了不朽的《桃花源记》,成为神州大地传颂千载的名篇。
八百里鄱阳湖,是庐山秀色的源泉。从东晋开始,庐山就被列为全国十大名山,有“佛国净土”之称。从此,乘舟从鄱阳湖来庐山觅胜,拜谒渊明诗魂的文人墨客,仁人志士,历朝历代,不乏高人。南朝?宋谢灵运和鲍照分别写下了《入彭蠡湖口》和《望孤石》,描写了鄱阳湖上的山光水色。继谢、鲍之后,南朝?陈诗人刘珊,作诗《泛宫亭湖》:“回舻乘派水,举帆逐分风。氵晃漾凝无际,飘飏似度空。樯乌排鸟路,船影没河宫。孤石沧波里,匡山苦雾中。寄谢千金子,安知万里蓬。”展示了一幅荡舟鄱阳湖的美丽图画。
唐代,到鄱阳湖和庐山来的诗人墨客更多了,最早来到鄱阳湖的是孟浩然,在客船上写下了一首《彭蠡湖中望庐山》,描绘了水因山而增色,山因水而秀丽的绚丽图画。接着是“一生好入名山游”的李白,为彭蠡湖留下了诗两首,其中一首《下浔阳城泛彭蠡,寄王判官》中说:“浪动灌婴井,浔阳江上风。开帆入天镜,直向彭湖东。落星转疏雨,晴空散远空。名山发佳兴,清赏亦何穷。石镜挂遥月,香炉灭彩虹。相思俱对比,举目与君同。”有了诗仙李白的翰墨,鄱阳湖的诗情显得更加浓烈了。
古诗中的鄱阳湖尚且令人如痴如醉,现实的鄱阳湖的迷人景光就更不用说了,一定会让你陶醉于其中、流恋往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