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余是一座坐落于袁河与孔目江交汇点的江西省中西部的水乡城市。境内大小河流25条,各类蓄水工程2837座,多年平均降雨量1580毫米。然而,就是这样一座江南水乡城市,却面临着一个尴尬事实:人均水资源量2200立方米,只占全省人均值的60%左右,再加上水资源污染现象一度较为严重,该市竟然成为全国缺水型城市之一。每逢干旱年份,新钢公司等一批大型企业都会出现用水紧张局面。为了破解水资源的瓶颈制约,近年来,新余市接连出招,在全市范围内打响了一场全方位的水资源保卫战。 水务一体新变化 在2010年之前,新余市水资源管理是典型的“多龙管水”体制,供水、排水、节水、中水回用、污水处理等涉水事务分别由水利、城建、环保等部门管理,管水资源的不管供水,管供水的不管排污,管排污的不管治污,水资源管理的完整性和协调性存在明显弊端。 为了从体制上解决水资源管理问题,新余市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早在2001年4月,就率先在全省成立了第一家水务局——分宜县水务局,取得了水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突破。在总结经验和汲取外省市水资源管理体制改革做法的基础上,2010年7月,市委、市政府推进了市级水务管理体制改革,成立了新余市水务局,负责全市水务行业管理工作,管理全市水资源、河道、水工程,以及防汛抗旱、水土保持等工作,原属于市经济贸易委员会承担的农村小水电管理和监督职责,市建设局承担的供水、节水和综合管理城市计划用水、节约用水的职责全部划入市水务局。市水务局的成立,标志着该市开始走向城乡水务一体化管理,“一龙管水、团结治水”崭新格局得以确立,为保障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促进新余水利事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体制机制保障。目前,市、县两级均完成水管体制改革,基本实现全市水资源统一管理。 依法管水新目标 为了对水资源实行有效管理,近年来,新余市采取了两手抓的策略。一手抓法规体系建设。先后制定了《新余市仙女湖水质保护办法》等一系列水资源管理与保护办法,编制了《新余市水域纳污能力意见》等相关水资源管理与保护规划,进一步完善、细化了水资源管理与利用。一手抓严格执法。市政府印发了取消城市规划区自备水源的通告,规定凡城市规划区公共供水管网覆盖范围内的生活、经营用水自备水源一律取消,工业用水自备水源分步取消。近三年先后取缔自备水源140家。 市水利执法支队对各类水事违法活动常年保持着高压态势,发现一起坚决查处一起。在严厉打击各类水事违法活动的同时,该市大力保障发展用水。对一些确实需要自备生产生活用水的企事业单位,严格办理取水许可证;对一些新、改、扩建的建设项目则实行了水资源论证工作,只要符合条件的,均发放取水许可证。 2011年,新余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精神,制定了关于加快全市水利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意见提出:加快确立“三条红线”,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在 “十二五”末期,全市新增总供水能力1.29亿立方米,万元GDP、万元工业增加值耗水量分别比2010年下降30%,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65%以上;水(环境)一级功能区达标率达到85%以上,水质常年稳定在Ⅲ类以上,地下水管理得到加强,重点河流生态环境状况、农村水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持续利用新体制 近年来,为减轻水资源费上缴压力,降低企业生产成本,新余市不少企业纷纷在节约用水上大文章。进入全国工业企业500强之列的新钢公司是一个有名的用水大户。在未采取节约用水措施之前,该公司吨钢耗新水6.20立方米/吨,重复利用率只有92.19%。为了提高水的循环利用率,新钢公司结合三期技改,投入资金近9亿元,对原有供水系统、水处理系统等进行改造,以增强冷却效果,降低新水耗量,使吨钢耗新水降到了4.76立方米/吨,重复利用率提高到97.24%,用更少的水生产出了更多的钢。大唐国际新余发电公司通过技术改造,2011年企业用水量为310万立方米,比2005年下降了85.1%。 在推进水资源管理与保护过程中,新余市愈来愈认识到建设节水型社会的重要性。今年该市在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方面采取了两项有力举措。其一是增设了节约用水办公室,负责全市供水、节水工作,机构性质为全额拨款的正科级事业,定编3人。其二是启动创建国家节水型城市活动。创建活动从2012年5月开始,2012年10月底申报验收,2013年达到国家节水型城市考核要求。通过创建节水型城市活动的开展,全面建立健全城市节约用水、水资源管理及供水、排水、用水管理等方面的法规、规章及规范性文件,城市节水规划、投入、管理等各项基础性管理指标符合相关要求,万元地方生产总值取水量、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水环境质量达标率、节水器具普及率等技术考核指标达到国家标准。 科学保护新面貌 仙女湖和孔目江是新余市的两大主要饮用水源地。近来年,由于受网箱养鱼、生猪养殖、棉花种植、矿山开采等诸多因素影响,水质受污染现象较为严重。以孔目江为例,据2008年检测数据显示,当时的孔目江水锰、铁、铅、锌、铬等重金属含量超标,部分重金属超标严重,水面常年呈现锈红色、深绿色、黄褐色等颜色,对沿线数万村民及全市市民身心健康造成很大危害。从2008年开始,市委、市政府大力开展了孔目江、仙女湖水环境专项整治行动,先后依法关闭、搬迁工矿企业、养殖业和餐饮业等各类污染企业244家,仙女湖2.5万个网箱养鱼全部退出,使孔目江、仙女湖的水资源得到有效保护。 对于那些造成水污染严重的企业,该市并没有采取简单的一关了之,而是积极引导企业转型。原来靠网箱养鱼的,鼓励上岸建池养鱼、包塘养鱼、发展乡村旅游、果林经济;重金属含量严重超标的水污染企业,在重金属水污染区种植花卉、苗木,全市现已种植苗木5.63万亩,其中3.6万亩是在废弃矿区、重金属水污染土地上种植的…… 目前,新余市正在大力建设全国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城市,深化节能减排工作,加快形成低水耗、低水污染、低排放的低碳产业体系,全力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 同时,针对工矿企业众多、污水排放量大的情况,该市还加大了污水处理力度。先后建成6座工业污水处理厂,其中市城区已形成12万吨/日污水处理规模。仙女湖景区9个景点的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全部建成,44艘大中型机动船全部安装了油水分离器。孔目江沿岸建成各类污水处理设施62套,所有煤矿企业均按照环保要求建成了废水处理设施。 通过系列整治,新余这片曾被大量重金属污染的土地正在恢复生机与活力,曾经发黄浑浊的江水正日渐清澈。如今仙女湖与孔目江水源地水质常年稳定在II类水标准,水质明显得到好转,城乡处处勾勒出一幅幅动人的人水和谐图。 |
来源:省水利厅网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