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借鄱阳湖“大湖”气魄,高起点谋划“大湖泊”旅游发展定位,着力探索鄱阳湖生态资源利用与保护新模式
2008年,在省委、省政府提出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战略构想后,我们依托“县与湖同名”和鄱阳湖的生态优势,全面启动了生态旅游。
搭建发展平台。通过专家科学论证,根据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发展方向、鄱阳湖的资源特点以及鄱阳县的自身优势,我们申请建设了鄱阳湖国家湿地公园。当年11月,国家湿地办公室正式批准成立鄱阳湖国家湿地公园,实现了当年提出构想、当年完成规划、当年得到批准的工作目标。鄱阳湖国家湿地公园作为鄱阳发展鄱阳湖旅游的平台,解决了我县发展鄱阳湖旅游从何入手的问题,在鄱阳湖生态保护与开发利用之间找到了结合点,用生态经济的发展模式迎接中国旅游“鄱阳湖时代”的到来。
找准发展定位。我们将鄱阳湖国家湿地公园定位为“中国湖泊旅游的窗口”,全力打造鄱阳湖生态旅游示范点。为了找准鄱阳湖旅游的发展定位,我们坚持高标准制定规划,高起点谋划鄱阳旅游。两年来,投资1000多万元编制关于鄱阳湖旅游的概念性规划、总体规划和一系列的控制性规划、项目修建性详细规划,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旅游规划体系。确立了以鄱阳湖独特的湿地文化为特色,以珍禽、大体量水面、湿地风光与文化为依托,融湖泊湿地保护与修复、科普、宣教、生态休闲为一体的旅游建设思路,重点打造湖景观游、湖侯鸟游、湖美食游、湖运动游、湖文化游、湖养生度假游六大系列,努力将鄱阳湖国家湿地公园建成鄱阳湖旅游最具代表性和示范性的景区。
全力组织实施。在领导力量上,成立了县旅游发展领导小组,主要领导担任组长,并按线路、项目成立服务组,由县级领导负责;在体制机制上,成立了县旅游局、鄱阳湖国家湿地公园管委会、生态旅游投资开发公司,建立了行政执法、事业管理与市场运作的分工负责、相互衔接的运行机制;在加大投入上,县财政每年安排300万元湖旅游发展专项基金,并对旅游基础设施项目优先安排资金,两年来政府投入旅游项目建设资金超过1亿元。
二、抒鄱阳湖“大湖”胸怀,高标准实施“大湖泊”旅游工程项目,着力提高鄱阳湖旅游产品品质
按照生态化、差异化、人文化、市场化的要求,启动一批旅游工程项目建设。
注重差异化。在项目谋划上,力求每个项目在市场竞争上成为唯一性、权威性和不可复制性的项目,提升旅游产品品质,丰富生态休闲旅游内涵。投资3500万元的游客综合服务区,建成为全省规模最大、配套最齐全、设备最先进、日接待游客量最大的湖泊旅游服务区;香油洲湿地观光区是国内独一无二的具有湖泊韵味的大草原景区;投资5000万元的鄱阳湖湿地科学园,融科学研究、科普教育、湿地风光展示、大湖生态休闲于一体,属国内首创。
注重人文化。充分挖掘鄱阳深厚的文化底蕴,在公园内实施一批人文主题项目。启动了中国移民圣地瓦屑坝等文化景点恢复工程,还将开工建设朱元璋、陈友谅鄱阳湖大战演示基地,展示中国湖泊战争文化。
注重市场化。我们引进世界华人协会建设永久性会址,实施饶州古城异地恢复、鄱阳湖国际企业会所、湿地公园主题宾馆服务区等休闲项目,其中投资超10亿元的项目3个。
三、扬鄱阳湖“大湖”品牌,宽视角启动“大湖泊”旅游营销市场,着力创造鄱阳湖旅游强势品牌效应
成功举办了2009鄱阳湖国际湿地旅游文化节,中央电视台“欢乐中国行”走进鄱阳,同时还通过鄱阳湿地旅游文化论坛、名家写名湖等活动,向国内外展示鄱阳湖湿地的美好形象。聘请中央电视台拍摄制作广告宣传片,在江西电视台天气预报板块、景区天气预报、央视“请您欣赏”和中央4套整点新闻栏目播出鄱阳湖国家湿地公园的广告。聘请国内著名歌手庞龙为我们演唱《梦回鄱阳》歌曲,现已经在各地广泛传唱。进行了宣传口号网上公开征集,确立了“一湖清水,为世界守护”这一宣传主题。运用不同营销策略,提升“鄱阳湖国家湿地公园”品牌影响力和竞争力。
四、保鄱阳湖“大湖”生态,全方位保障“大湖泊”旅游基础元素,着力实现鄱阳湖资源永续利用
鄱阳湖国家湿地公园的建设宗旨为“一湖清水,为世界守护”,坚持将生态保护放在首位,始终把永远保护好鄱阳湖“一湖清水”作为最大责任。为此我们实施了“四大工程”。
生态渔村工程。从2008年起,计划用五年时间把沿鄱阳湖纵深2公里范围内300多个村庄打造成生态渔村,重点实施清洁家园、清洁田园、清洁水源、清洁能源工程,实现泥沙不流失到鄱阳湖、垃圾不流落到鄱阳湖、污水不流入鄱阳湖的目标。已建成100个生态渔村示范点,同时也成为乡村旅游的景点。
造林绿化工程。两年完成了30万亩造林任务,建成了10万亩泡桐基地,培育了1000亩以上种植大户37户。
生态保护工程。分别在园区、城区建设了两个污水处理厂,启动了江西省首家垃圾发电厂,在景区采取人工湿地、生态处理的办法处理乡村生活污水,同时配合推广沼气,实现不让园区、城区、景区污水流入鄱阳湖。
湿地修复工程。已编制《鄱阳湖生态经济区鄱阳县湿地保护与恢复集成示范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并着手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湿地生态保护专项规划进行对接,争取上级更大的支持,使该工程早日付储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