砌灶风俗及灶神爷传说
媒体:中国进贤 作者:胡伟先专业号:鄱湖人家
2008/11/1 16:10:02
砌灶对农家来说,是件很庄重的事。家人就先商量好,选那一间砌灶当厨房最合适,然后又选择一个好的日子,请石匠进门砌灶。
石匠进门前,应将砌灶土砖准备好;所有砌灶土砖,应选有棱有角完整土砖,切不可选差的土砖。若差的土砖,石匠会丢一旁,还会不自觉说出一句不吉话,这土砖不好,那就讨了不好言话。若块块土块有棱有角,石匠一脸就高兴,就会情不自禁地说,这土砖好,砌的灶也好。主人就会高兴。一砌灶,就讨了好口气,家庭就会大吉大利。
材料、灶址选好了,石匠进门了。石匠在灶址地上,划上灶址的长短尺码。一般农家是砌双灶。石匠动工砌灶前,主人会在划好的双眼灶框内,一框内放上一盘肉,又一框内放上一盘鱼。这意味灶砌好了,农家生活富裕,有鱼有肉吃。一切准备好,插香放爆竹后,砌灶就开始了。后来砌灶慢慢地简化了,只是砌灶的石匠,在划好的两个框内,用泥刀刻一只鱼,刻一只猪。再后来,石匠砌灶前,更简化,不再在灶址框刻鱼猪,只是讲一句吉利话,砌这新灶,可发代千烟(户)。
灶砌好后,主人要石匠师傅砌烟囱。那竖直灶烟囱直直伸出屋顶。农家一日三餐生烟作饭,那燃柴的烟,从烟囱冒出,飘浮村庄上空。家家户户炊烟在空中袅袅飘动,是农村一道美的风景,唐朝的许仓“村落”描写得好:日出雾露余,松竹轻水滴;农家炊烟上,袅袅随风移。
说及灶,不能不提起有关灶神爷的民间传说的故事。
每年春节前,农家不仅贴门神鲜红对联,而且在灶的烟囱侧边贴一张灶神爷像。
灶神爷,是一副福态、一脸严肃、穿唐朝那时官服、头戴包拯相那“一”字的官帽、双手执着象符于胸前的神像。那弯弯条符,就如现在笔记本。农家发生好事或坏事都记于象符上。年腊月二十四晚上天时,就按象符上的记事,向玉皇大帝禀报。
由于厨房有灶神爷,所以大人都会叮嘱小孩,别在灶前说些不吉利伤人的脏话,若灶爷记到了象符上,那一年之中,那家就会受到天意惩罚。由此,许多小孩进厨房灶前,都不敢乱说乱动。每日妇女进灶房洗碗筷机会多,但每次洗完碗筷,不能将碗重重搁在灶上,而应该轻放;那洗干净筷子,不能向灶上竖直顿一下,那是向灶爷棍打,那是对灶爷太不敬了。
年腊月二十四日晚上,是送灶神爷上天向玉皇大帝禀报日。灶神爷上天后,他会在玉皇大帝前,详详细细禀报他所在农家看到听到的事,一点也不隐瞒禀报。
农家主妇怕灶神爷,原原本本细说,所以敬香放鞭炮前,用一只洁白干净瓷碗,装了一碗小米糖,放在灶神爷爷像前,将那米糖糊上灶神爷嘴巴,一切做好了,主妇敬香,放一挂鞭炮,送灶爷上天,并且口中念道,灶神爷,你是大福大量神爷,你上天后,专帮我家说好话,家里有对不住的,请包含。
正月初七晚上,又要举行小仪式,接灶神爷下天,又来农家听事了。
传说曾有位博览群书秀才,名叫涂皆树(他妻子背后叫他读歪书)不信神鬼,他在灶的烟囱侧的灶神爷像下,写了首打油诗:白纸印像为神画,世人愚味有多傻;送神上天又接下,自已敬香把已吓。
阅读 17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