摆渡是门手艺和体力并重的活,非一般的人能做得来。但对邓秋火来说,却是件易如反掌的事情。今年45岁的邓秋火,自15岁真正懂事以来,到今天还坚持做着的一件好事、善事,就是他在鄱阳湖上义务摆渡31年,无数次为乡亲们带来了方便。老邓说,从15岁开始在鄱阳湖上学习打鱼起,也就同时开始了义务摆渡。问他为什么能坚持31年义务摆渡,老邓笑指着他家后面的大湖说:“湖对岸有一片四、五百亩的农田,中间没有桥。涨水时到对岸坐船几分钟就可到达,但是如果绕道的话,哪怕是骑摩托车都要30至40分钟,水浅时走虽可走过去,但血吸虫有危险,坐船就安全了”。
邓秋火没读过多少书。初见老邓,他简单地裹了件外套,裤脚半卷着,虽然有些寒意,但那高大的身躯显得特别精神,长年累月的撑船生涯,锻炼了他的体魄。无论是数九寒天的冬夜,还是烈日酷暑,他都待在那只小船里,等待着村民“火叔、火叔”呼喊摆渡过河的声音。每年的“双抢”季节也是老邓最忙的时候,除了要摆渡把自家收割的稻谷运回来外,还常要帮村里家中没有强劳力的人家,把收割好的稻谷运回来。运回来后还没有忘记对岸村里需要摆渡的人。老邓总是站在湖边,远望着对岸是否有期待的目光,倘若有,他就一边挥手一边大声询问是否过湖,若是有需要,他一定马上划船过去接到这边。每次过渡人主动拿出摆渡费,老邓都毫不犹豫地拒绝。有的路人想表示感激,邀他吃个饭或是抽根烟的,老邓黝黑的脸一直露着憨厚的微笑。村里人给老邓算了一笔帐,他义务摆渡31年,一次摆渡来回10分钟,一年摆渡约60.83个小时,31年就无私奉献了1885.73个小时,实际上这个数字远远不止。
从1980年开始撑船,逾30年的摆渡生涯,对于邓秋火来说,似乎有一种难以割舍的情结。日前记者采访老邓时,老邓坚定地说:“义务摆渡的船我还要划下去,一直到划不动为止”。(记者 黄维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