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草网群   

当鹤遇见人类:冲突与和谐的共生之路

媒体:鄱湖人家网  作者:内详
专业号:鄱湖人家 2025/8/9 9:54:54

鹤与人类的故事,是生存空间的碰撞,更是和谐共生的探索。从江西鄱阳湖农田的冲突到云南昭通大山包的和谐共舞,我们见证着保护与发展的平衡之道。未来,唯有携手恢复湿地、建立生态补偿,才能让这些优雅精灵永续翱翔于蓝天。

在广袤的大自然舞台上,鹤类以其优雅的身姿、嘹亮的鸣声,成为了独特的舞者。他们的存在,不仅是生态系统中重要的一环,更在人类的文化长河里留下了深刻印记,象征着吉祥、长寿与高雅。然而,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当鹤类与人类的生活空间逐渐重叠,冲突与和谐交织的故事便由此展开。

一、冲突:生存空间的碰撞

在一些地方,人类活动的扩张无情地挤压着鹤类的生存空间。以鄱阳湖为例,这片曾经广袤无垠、水草丰美的湿地,是白鹤等多种鹤类重要的越冬栖息地。但近二十年来,由于湿地生态功能退化,沉水植物大量减少,白鹤不得不冒险进入周边农田觅食。水文情势变化,如流域建坝、采砂等人类行为改变了鄱阳湖的水位和水流,使得适宜鹤类食用的苦草等水生植物难以生长;曾经的过度捕捞导致鱼虾资源减少,进一步破坏了鹤类的食物链;而生产生活产生的污染问题也让湿地生态环境恶化。在这种情况下,白鹤每日所需的食物量得不到满足,只能弃湖向农田转移。它们啄食藕芽、踩踏秧苗,给当地农民带来了直接的经济损失,每亩损失可达200-300元,部分区域甚至因雁类等鹤类近亲的破坏导致油菜绝收,一些村庄农户单季损失数万元。这种食物资源的竞争,使得人鸟冲突日益加剧。

与此同时,栖息地空间的重叠也带来了诸多问题。鄱阳湖周边农田与湿地交错分布,部分曾经作为渔业生产区的“堑秋湖”,在禁渔后虽转化为候鸟栖息地,但农田扩张和矮圩建设却阻断了水系连通,导致白鹤等物种栖息地缩减、生境破碎化。像九江市永修县吴城湿地大湖池,就因永吴公路的阻隔,白鹤数量一度大幅下降。而鹤类向农田扩散后,还带来了电网安全隐患,它们与特高压输电线路发生鸟击事件的风险增加,严重威胁着电网安全。

二、根源:发展与保护的失衡

人鹤冲突的背后,是人类发展与生态保护之间的失衡。在过去,人们为了追求经济发展,往往忽视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在一些鹤类栖息地周边,过度开垦耕地、过度放牧等行为屡见不鲜,导致土地退化,生态系统遭到破坏,鹤类的食物来源和栖息场所不断减少。以黑颈鹤为例,这种唯一生活在高原上的鹤类,在20世纪末数量锐减至约6000只,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青藏高原和云贵高原部分地区的开垦耕地、过度放牧等人类活动,破坏了它们的繁殖地和越冬地。

此外,对于湿地等鹤类重要栖息地的保护力度不足,也是导致冲突的重要原因。湿地生态系统脆弱,容易受到人类活动的干扰,但长期以来,人们对湿地的生态价值认识不够,缺乏有效的保护和管理措施。一些地方为了短期的经济利益,对湿地进行围垦、开发,使得湿地面积不断缩小,生态功能逐渐退化,无法为鹤类提供足够的生存条件。

三、和谐:共生共荣的探索

尽管冲突不断,但在许多地方,人们也在积极探索人鹤和谐共生的道路,并取得了显著成效。在云南省昭通大山包黑颈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曾经人鹤争食的矛盾十分突出。当地农民靠种植洋芋、燕麦、荞麦等农作物为生,而黑颈鹤的到来,刨食农作物,让本就土地贫瘠、广种薄收的农民收成更加微薄,黑颈鹤因此被视为“不速之客”。但从1990年大山包黑颈鹤市级自然保护区建立后,情况开始发生转变。

保护区成立了专门的主管部门,采取了一系列保护措施。在生态保护方面,实施退耕还林还草还湿、湿地生态效益服务功能补偿、村庄生态环境整治示范、疫病防控、湿地保护与恢复、退化草原生态修复、管理能力提升、生态移民、生态环境监测与研究以及科教宣传等措施。在鸟类保护方面,划定保护区核心区、长期开展生物多样性调查、每年建设免费食物源基地、安排专业人员进行观测和投食、24小时野外巡护鸟类、持续开展鸟类环志研究、发放黑颈鹤保护宣传资料、劝阻违规进入保护区者、打击各类违法行为等。经过多年努力,大山包湿地面积不断扩大,生态环境持续向好,黑颈鹤数量从最初的200多只增加到2022年的2260只,这里也成为全国黑颈鹤东部种群数量最多、密度最大的越冬栖息地和迁徙中转站,人鹤关系从冲突走向了和谐。

在贵州省威宁草海,曾经也面临着严峻的生态问题。由于人口增长、生计贫困,当地大规模围湖造田,向湖要粮,导致草海水面骤减,鱼虾减少,水质变差,黑颈鹤几近绝迹。但近年来,威宁县痛下决心,全面禁渔、关闭码头、进行污水处理,投入60多亿元开展生态治理,退城还湖2万亩、退耕还湖6万亩、通过生态移民退村还湖5000多户、新修1个万吨污水处理厂。如今,焕然一新的草海湿地重新唤回了黑颈鹤漫天盘旋的美景。当地农民也逐渐认识到保护生态的重要性,从过去驱赶黑颈鹤,转变为主动为它们留下部分农作物作为食物,形成了人鹤共舞的美好景象。

四、未来:携手前行的展望

展望未来,实现人鹤和谐共生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一方面,要加强生态保护力度,恢复和改善鹤类的栖息地。对于湿地等重要栖息地,应制定科学的保护规划,加强管理和监测,严格限制人类的不合理开发活动。通过实施湿地修复工程,恢复湿地的生态功能,增加鹤类的食物资源,为它们提供安全、适宜的栖息环境。

另一方面,要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机制,平衡好人类生产生活与鹤类保护的关系。对于因鹤类觅食等行为遭受经济损失的农民,给予合理的经济补偿,提高他们参与保护的积极性。同时,可以引导当地发展生态友好型产业,如生态旅游,让人们在欣赏鹤类美丽身姿的同时,也能从中获得经济收益,实现保护与发展的良性互动。

此外,加强科普教育,提高公众对鹤类保护的认识和意识也至关重要。通过开展科普活动、举办展览、利用媒体宣传等方式,让更多的人了解鹤类的生态价值和保护意义,倡导文明观鸟、爱护鸟类的理念,形成全社会共同保护鹤类的良好氛围。

当鹤遇见人类,冲突只是暂时的,和谐共生才是永恒的主题。在未来的日子里,让我们携手共进,为鹤类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家园,让这些优雅的精灵在蓝天白云下自由翱翔,与人类共同书写大自然的和谐篇章。

(文/收京东e卡的小辞  图、编辑/生态零距离)

阅读 759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