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草网群   

寻找鄱阳湖

媒体:江西日报  作者:刘畅
专业号:鄱湖人家 2008/10/24 8:23:27

这就是鄱阳湖了,有水,有人,有生命的灵动,更有人文生态的丰美浑厚——

        这是一个惬意的清晨,站在游艇的甲板上,穿过一条河道向鄱阳湖行进,一群水鸟偶尔从船头掠过,惊起一片按动快门的咔嚓声。沙洲上,成群的牛早早地泅过来,悠闲地享受着阳光、微风和美食,我们的船从它们身畔驶过,在马达的轰鸣里荡起一条水线,它们慢慢地抬起头,凝视着面前这些不速之客,又慢慢地低下头去,这是在埋怨我们打破了它们的安宁,还是满不在乎地睨视着我们初来乍到的好奇眼光呢?我已经无暇探究,因为在河道的尽头,一片浩瀚世界刹那间展开了它的姿容——第一次进入鄱阳湖,我不禁有瞬间的失神,望不到边际的湖水在晨曦下摇荡,散落在湖中的岛屿把天地钉在巨大的湖面上,一种舒展的畅快慢慢地从辽远的视域里蒸腾出来,鄱阳湖用它壮阔的气势给了我初次的拥抱。

  让我们来想象,每当黎明或黄昏,每当晴日或阴霾,柔波轻抚着岩岸,水天之间生出看见的或看不见的氤氲,不断地变换着姿态,人们伫足停留在湖边,像我一样打量着它,被这片天地攫住了心神,长久地注视着,哑然无声,生命在这一刻投入于其中,我能感受到有一种壮美的滋味在胸臆里扩大开来。

  等到登上湖中的长山岛,站在主峰上极目远眺,一幅幽深宁静的山水长卷铺展在面前。清澄的天边飘着几片云,晴空碧波之间错落有致地散布着大大小小的岛屿,时近正午,阳光洒在水上、岛上,万籁宁寂,只有偶尔从渔村里传来的犬吠。水面空空荡荡,没有归航的渔舟,没有翔舞的鸥鹭,我俯瞰它,它却波澜不惊,所幸远山青黛,一座座远远近近的岛屿层叠着从湖面上挺拔而出,点染着这素净的湖,使得它不至于寂寥。

  就好像生活在湖中的人们,守在这片被水所庇护着的天地里,“隔离”是我见到这座岛的第一印象,迢迢水路将那些眷恋着家园的人们牢牢地捆绑在浩淼湖波的一隅,除了船,再没有别的交通工具能够使他们与外界相通。确实,在长山岛上,仍然有不少人还从未离开过这座岛,更不用说花上几个小时的行程去感受城市的气息,他们的生活依旧延续着祖祖辈辈的轨迹,而他们的性格也正如我们所预想的一样淳朴得可爱,一路行来,见到的都是笑脸和热情的招呼,仿佛我们都是他们自家的客人一样。

  我喜欢这样的感觉,在水天的包容下,一座桃源般的小岛,与世无争,坐在水上的船屋里,空气里弥散着淡淡的鱼腥,一阵微风拂过,正午的阳光与热量使人只想香甜地睡去,没有喧嚣的声响,没有工作的劳烦,更不必操心一觉醒来房价和股市是跌是涨,就在我的身旁,一个渔家的男孩已经躺倒在船板上,酣然入梦。

  这就是鄱阳湖了,有水,有人,有生命的灵动,更有人文生态的丰美浑厚。湖水孕育着文明,正如人们常说的“大河之畔,必有大城”,无数次文化的闪耀都来自于水土交融所迸发的火花。所以,鄱阳湖是悠长的,悠长得让你想去寻找它的年轮留存在哪里。

  于是,在鄱阳县城里,好客的主人特意安排了具有湖区特色的民俗演出:鄱阳渔鼓是融鼓书、渔歌为一体的方言说唱形式,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唐代,它的腔调甚至与唐诗的音律有关;饶河戏发端于明代弋阳腔,有“美、秀、娇、甜”之誉,几段戏目听下来,我不禁有些诧异,入耳的不是想象中拗口的乡音,而是字正腔圆的吟唱,吐字发声无不透着干净清朗,那些似曾相识的行头、做派也在昭示着中国戏曲的同根同源。可以说,渔鼓和饶河戏这两种民间娱乐方式的存在,正是鄱阳湖地域文化历史的重要见证,几百年的时光对于这座湖来说只是弹指一挥间,而对于文化的传播和延续却是一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舞台上那唱腔中渐渐渗出掩不住的风尘。

  必须承认,观赏这样的演出对于我和我的同龄人来说,恐怕是不甚了了的,我们与它们相离太远,仿佛是隔湖相望。就在这个小剧场里,我听见了哄堂的喝彩,举目望去却大多来自年长者,闪光灯闪烁不定,与其说是欣赏演出,倒不如说是为鄱湖之行留下一番纪念,我想他们大概也与我一样都是在隔湖相望,以一个匆匆过客的眼光看着这舞台吧。

  这令我想到了传统文化生态被边缘化的命运,看来这不仅仅是传承的危机,也是接受的危机——在价值的层面,乡土的信仰和崇拜依然存在着,却已失去了它的神圣,以民间信仰为根基的民俗文化也就不再具有召唤人心的魔力;而在欣赏的层面,见惯了现代狂欢的年轻人,不再会像祖辈一样有那份余暇和兴味来咀嚼泥土的芳香,“看不懂”和“不好看”或许就是一代人对于民间艺术的普遍观感。正如渔鼓和饶河戏,吸引我的并不是它们的曲调唱词,因为在我贫瘠的耳朵里这恐怕远不如流行歌曲那般贴近自身,吸引我的只是它们背后的古朴和醇正,换言之,是台上飘飘的水袖将我拂入了抚今怀古的境地里,使我透过方寸的戏台去想象往昔的峥嵘。因此,当我们试图去保存和拾取被边缘化了的文化遗产时,别忘了失去了民间土壤的它们终究只能成为纸面上的和仪式上的再现,那不过是一个个关于你我和我们这个民族的童年的记忆的符号。我们珍视它,是因为我们更加珍视岁月风霜里一段段可贵的心灵印记,但那活生生的,会让你感动、膜拜、想念的生命力又在哪里呢?

  其实,鄱阳之行最有价值的收获是一次不经意的邂逅,主人邀请去参观县城里的一家鱼钩厂,我们见到了几位老人坐在工厂的门口削小小的竹片——把它们两头削尖,再折弯成弓形。主人告诉我们,这就是一种古老的鱼钩,以湖为生的先民们把竹片两头用线绷紧,一旦有鱼咬钩,只要一拉线,竹片便会绷直,卡在鱼嘴里,鱼儿就再难挣脱。钓起鱼之后,把它取出来,不明就里的你就会看到那是一枚直钩。

  我想,你大概已经能够记起几千年前渭水之滨那个白发钓叟和他那个著名的传说了,正是这个传说,使这位叫做姜尚或吕尚的老人在迟暮的功成名就之前就顶戴着世外高人的光芒,也因此使得这种小小的鱼钩充满了故事。一样今天仍在使用的平常物事,一个郁郁不得志的磻溪钓叟,两者合在一起,被小说家的妙笔铺陈,就成就了一页多彩的传说。只是这样一枚鱼钩,却让人恍然发觉它已经在无数代人的口耳相传、无数代人的字里行间活了千年,此刻它就在我手心,在一座县城的一角。

  渔鼓、饶河戏、直钩,当这几个词排列在一起,我不知道你是否会像我一样感觉到鄱阳湖畔的古老风致,如同沙滩上的鹅卵石一样,被岁月打磨得愈发光亮、圆润,当它们与湖水叠加在一起,这轻柔的碧波就有了一种悠远绵长的气韵。我想我看到了这座湖的悠长,这不是写在纸面上的简单的语句,而是对于这座湖和它的生灵的体验。尽管这是一次短暂的旅程,但浮光掠影的一瞥也能给予人们长久的咀嚼回味。

阅读 348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