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魂阵”害死鱼子鱼孙
大笼子套小笼子,鱼虾一沾边就犯晕,这种俗称“迷魂阵”的定置网在鄱阳湖核心区和我省的大江大河里已经不多见,但在一些江河的支流,“迷魂阵”、“地笼子”等违禁器具仍然大量存在,目前正值鱼类繁殖的休渔期,这种国家明令禁止的违禁渔具给淡水鱼造成严重威胁。
高压态势下定置网躲进小河汊
4月11日,记者来到永修县城郊的王家河。王家河是修河的支流,流经永修境内的九合乡和涂埠镇。由于生态环境好转,近年来渔业资源丰富,并不宽阔的王家河频频迎来国家二级保护物种——江豚的光顾。站在九合桥上,放眼望去是一些露出水面的竹竿,附近村民说这就是“迷魂阵”。因为王家河鱼类资源丰富,有人见有利可图,就使用大小鱼虾“通吃”的“迷魂阵”。记者在大桥两侧数了数,不到200米的水面就看到6个“迷魂阵”密布河面。
据介绍,随着近期水位下降,竹竿才显现出来,里面大笼套小笼,好似迷宫一样,只要鱼虾沾边就很难逃脱。渔民拉起一些“迷魂阵”,记者看到大小鱼虾还在里面苦苦挣扎。
密密麻麻的定置网纵横交错,让进入小河的江豚频频受困。渔政部门工作人员说,最近两个月,至少有十余头江豚分别在我省不同的小江河里被困,大部分都是违禁渔具密布的原因。渔政部门为此展开了河流清障行动。2月29日,曾将王家河上的定置网全部拆除,但随后,不少人又偷偷设置了“迷魂阵”。
永修县渔政分局局长郭玉星说,近年来,随着整治力度的不断加大,大的河流定置网开始转向了王家河这样的汊河。
出现新现象专业渔民认识提高
采访中,记者得知,与“迷魂阵”相比,滥捕手段还有更严重的,在袁河、乐安河和昌江等小流域,电鱼现象依然存在。捕鱼者一般都是早晨天刚蒙蒙亮时来。樟树市临江镇袁河边,就有很多电鱼的船,在袁河里电鱼,大小通杀,严重破坏了袁河的渔业资源。
在乐安河万年石镇段,记者问一名正在布设“迷魂阵”的人他是否知道现在是禁渔期,他说知道,并指着他布下的“迷魂阵”说这是不允许的,因为这种捕法会把鱼捕绝。但他说自己不是专业渔民,禁渔对他没有约束。
在鄱阳湖捕了大半辈子鱼的渔民杨炉观告诉记者,很多非法捕鱼者无视禁渔令,趁水位高时昼夜偷捕。只有有捕捞证的专业渔民,通过有关部门多年的宣传教育,今年认识上有了很大的提高,休渔期大部分另谋职业,等待开禁后捕鱼。那些偷捕滥捕者绝大部分不是专业渔民。
流动性很强打击查处难度较大
滥捕现象为何屡禁不止?郭玉星说,对于非专业渔民,如果发现其使用违禁渔具,一般只是收缴,但他又会买新的。如果是专业渔民非法捕鱼,渔政部门可以根据其情节,吊销其捕捞证。
在这样的高压态势下,违法捕鱼行为依然屡禁不止。渔政部门的专家分析了其中的原因。一是捕鱼工具获取容易。目前,市场上有不少以“迷魂阵”工具制作、销售维修等为主营业务的商店,成为滥捕工具泛滥的源头。二是捕鱼是一些人的谋生途径。由于电捕方式具有设备简单、成本低、操作方便、捕捞收获大等特点,同时由于野生鱼品质优良、口感相对较好,畅销当地市场,收益较高。三是逃避渔政执法检查的能力增强。滥捕鱼多发于内河,作案易隐蔽,具有流动性强、时间不确定、随机性较大等特点,打击查处难度较大。且近年来,河床抬高、水闸建设、水葫芦泛滥等,执法船艇无法进入一些小河汊,导致非法捕鱼禁而不绝。
据了解,针对我省违法捕鱼行为又有抬头的现象,我省各级渔政管理部门已开展新一轮整治行动,通过采取分组轮流值班巡查的方式,保证重点时段、重点地段的查处力度,以遏制违法滥捕蔓延势头,保护我省江河鱼类资源安全。
本报记者徐黎明 杜金存 实习生艾梦龙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