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鹅湖记事——并非自然
今天这里看上去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就是一片汪洋,有不少留鸟和旅鸟对这里有生死相依的情分。
其实往前推三十年,这里就是一条季节性河流,大雨过后洪水可以淹没连通两岸的桥梁,几十天不下雨时,你摸河里最大两人合围才能抱住的石头时,夏天能把你手烫伤,冬天长时间触摸有把手皮粘掉的感觉,只有城市文明的副产品——那种不好看又不好吻黑色液体呜咽着向光顾的人哭诉。
可能原来动这条河的初衷没有如今这样的预期,因为上世纪八十年代这里所有的人根本不知天鹅湖是什么根念,就算知道她是一片被水填满的洼地,上面有白色的大鸟在游弋,那也不会知道白天鹅就是今天这样子,或许会把在麦田里祸害白色大鸟当成大雁。如今有了这样的效果,人们都忘记了过去的无知和美丽想象,十分自豪地享受着首都权威部封赐的大天鹅之乡的美誉。有可能治理河道是为了城市扩充用地的紧张,一亩地几百万售价两岸治理后可以多出来几千亩上万亩的土地,这对政府和企业都是不小的诱惑。也可能是为了提升城市品位,常言说,有水则灵,有绿则秀,鸟语花香则宜居吗。
,
这一切并非自然,尽管有很多现象非人为所能及,但都是在人为基础上形成的自然现象。首先是政府设立了管理机构——国家城市湿地公园,用对自然的认识和理解有目的的去进行管理,促进湿地生态链的逐步完善。如引种湿地植物,沉水的,挺水的,浮水的。保护自然天生的,促进自然条件下丰富生物多样性。其次是尊重湿地生物自然习性和生活规律,在提供服务的基础上为所有种群创建繁荣平台。虽然认识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但很多不为人知的生物已渐渐认可这样的生存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