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草网群   

姑塘烟云

媒体:江西日报  作者:姚晓明
专业号:鄱湖人家 2008/8/9 13:31:06

  姑塘,是鄱阳湖西岸的一个小渔村。远远看去,翠从孤村出,草至碧水尽。高天旷野、云水共色,容易让人想到天荒地老和遗世独立。

  村后的山下蓊蓊郁郁地长着一些灌木树丛,村中零散地分布着一些老屋旧宅,几株古柳,满身沧桑,从老街残存的石板和路边的碎瓦残砖,依稀可见这个古村往昔的繁华。村前的鄱阳湖烟波浩淼、气象万千。也许已没有谁能说出这个小渔村在鄱阳湖边静静地存在了多久,要不是那几幢欧式建筑和坍塌的码头遗迹,人们一定会以为这个偏僻的湖滨小村,千百年来就一直是这样荒凉和孤寂。然而,这个小渔村是曾经热闹过,也繁华过的。

  姑塘的热闹大概始于清雍正年间,也就是十八世纪初叶。那时,为了收税,清政府在这里设了九江钞关姑塘分关,以控制长江进出鄱阳湖的船只。从那之后,码头建起来了,商船多起来了,越来越多的商人、水手来到这个昔日的小渔村。商铺、酒肆、青楼、茶馆日益增多。于是,这个偏僻的小渔村热闹起来、繁华起来。英国人的到来,更加剧了这里的喧嚣。给我们带路的一位老者说,湖边的海关大楼是英国人建的,已经有130多年的历史了。我想那应该是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英、法等国强迫清政府签订《天津条约》,把九江辟为通商口岸以后的事情。其后不久,英、法、美等国还强迫清政府签订了《通商章程善后条约》,规定中国海关由英国人“帮办税务”,以便他们所勒索的战争赔款得到保障。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骄横的英国人在这个美丽的江南渔村竖起了几座不伦不类的欧式建筑。还在大楼的后山上筑起了炮台。据说,过往商船如不在此停泊纳税,英国人就开炮轰击。

  一时,姑塘樯桅如林,商贾云集。鼎盛时期,这里的常住人口多达两万,据说比当时的九江人口还多。因此这里曾被称作姑塘镇,以至姑塘市。是日本人的炮火彻底摧毁了这里的繁华,在侵华战争中,日军在这里抢滩登陆以迂回包围九江。在日军的猛烈炮火轰击之下,姑塘成为一片废墟。繁忙的码头成了荒滩野渡,喧嚣的闹市成了孤寂的荒村。

  瓦砾铺地,荒草塞路,我踏过那些瓦砾乱草,走进残破不堪的海关大楼,心头有一种沉甸甸的感觉,对我们中华民族来说,那是一段饱受屈辱的岁月。无论是英国人的大炮,还是日本人的铁蹄,都给中国人民造成了深重的灾难。好在硝烟早已散尽,英国人的大楼也成了历史的陈迹。如今,大楼的门窗俱已毁坏,几幢楼之间的院落尚见断壁残垣,杂草、灌木蓬蓬勃勃地生长着,那些青藤绿蔓更是奋勇地攀爬,挤进窗户,爬上屋顶,一直爬上那高高的欧式烟囱。

  我们在看房老人的引领下,走到屋后,拨开杂乱的草丛灌木,登上了山顶的炮台遗址。小山不高,不长寸木。也许是湖风猛烈的缘故,山下树木繁茂,山上却只有白茫茫的荼花。荼花随风起伏,如雪浪一般奔涌。

  眼前的景色是美丽的,水天空阔,湖云飘荡。湖上早已没有了往来的商船。湖水北去,汇入长江,滔滔东逝。

  站在小山之上,纵目天地之间,只见万顷碧波中,鞋山卓然独立,宝塔雄踞山巅。满山的葱绿,在茫茫碧水间,显得分外的雄奇壮丽。

  近岸处,有沙洲,有草滩。与鞋山隔水相望的草滩,一片碧草青青。竟然有人在那放牧羊群。蓝天、白云,秀水、青山,洁白的羊群,绿绿的草地,蓦然间,你会想起腾格尔唱的《天堂》里的情景。近姑塘村的湖湾也是一大片草滩,水草丰茂,有几只水牛在那里悠闲地啃着青草。

  然而,湖边的草滩正在日益变小,这种现象在环湖地区也许并不少见。值得欣慰的是,我们已开始对生态环境的保护给予特别的关注。

  湖风浩荡,浪涛拍岸。姑塘已经失去了它的繁华,不可以再失去它的美丽。愿千年万年之后,美丽的姑塘湖风依旧,涛声依旧……

阅读 268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