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香港学习的日子里,我有一点感触是非常深的,就是每天早晨两位老师(包括所有的香港人)一见我们都会说:早上好。听去非常简单的一句话,让人心里热乎乎的,充分体现了尊重和友好。这种良好的习惯也体现在了他们善待自然万物上,从香港版土人为发展占有的格局(高度开发25%,适度开发40%左右)来看,规划的指导思想里就为生物多样性让出了存在空间。
香港1104平方公里,人口698.5万,人口密度之大可为惊人,生活污染会给持续发展带来不便。香港经济发达,人车拥有量也会高于其它地区(没有做过调查,按一般规律推算),虽然这里资源奇缺,工业污染相对较少,但港口繁荣,船舶污染会高于内陆地区,所以车船污染也会给生存环境带来危机。采取这样的规划模式,毫无疑问是考虑到了生态问题对未来发展的影响。
香港由数个岛屿组成,海与岛连接的地方都叫海岸湿地。香港对湿地的利用是有限的,利用后是成功的,是经典的,维多利亚海湾就是世人注目的一个典范。
图表 1维多利亚海湾的傍晚。天上乌云密布。
图表 2天黑了,高过山顶的那座大厦就是香港岛上的世贸大厦。
图表 3天很热,山雨欲来,可是游人仍逗留维多利亚海湾不肯离去,他留恋如此完美的人间杰作。这应该是公认的湿地利用典范。
这几幅照片说明了什么,我认为,人类数量增多了,发展需要适度的占用湿地,但是要占,就要充分利用,集中人类的智慧和财力彻底利用,虽然在无奈之中占用了生态系统内其它物种的活动空间,但还给它们留出了不影响其种群正常存在的空间,不会给生态循环设置障碍,不影响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在香港我们还看到了很多受保护的没有开发的海岸湿地。
图表 4大自然的杰作在这里得到了体现。人类对它对人类生存的作用远没有说清楚。
图表 5对面的山上原本也是被破坏过的,后来在觉醒的意识面前被恢复了。
图表 6看不到的和想不到的也许对人类来说才是最珍贵的。
我认为这种尊重生存权力的人类发展模式,实际上人类自己是最大的受益者。在我们现在的认知水平、科技能力和生存原理面前,我们人类只是自然生态系统中很小的一部分,我们的存在需要自然界生物多样性的奉献才能实现,虽然自然界单个物种与我们的存在不会有直接关系,我们为了眼前的小利也可以无所顾及地挤占它们的生存空间,甚至用我们活动积累下来的恶果致它们于死地,但是,当自然界消失的物种数量达到一个临界值时,维持我们生命存在的资源(如氧气、淡水、适宜的温湿度等)将会难以满足我们的需要,甚至枯竭,导致人类如恐龙一样灭绝。可以说,生存环境是自然界所有物种共同努力形成的,相互尊重生存权力才能实现共生。
利用自然资源满足人们的生存需要是无可厚非的,但利用的途径必须是科学的,是建立在相互尊重生存权力基础上的,只有这样才有可能是持续不断的,只重经济利益忽视生态效益的杀鸡取蛋式的利用方法,对人类的长久发展无疑会是饮鸩之渴。人类原始的生存方式就是以消耗自然界资源来维持的,但消耗的方式和数量不会影响自然资源的生态循环存量,是在促进生态平衡。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人口数量导致了生态失衡,人类的生存所需及不合理的资源利用方法引发了生存环境危机,虽然人类意识到了这种危机,采取各种措施培育和保护生态资源,建立了大量的不同类型的自然保护区,以遏制物种消亡危剧,湿地自然保护区和湿地的保护与恢复就是在这种形势下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并在各级政府的关怀支持和上级业务部门的正确指导下取得了世人瞩目的成就,但湿地研究和保护亦然面临很多难以克服的困难,社会发展必须以人为本,湿地资源丰富的地区,多为欠发达地区,依托资源发展经济的地区,要发展势必对资源保护造成威胁。利用自然保护区的资源开展旅游,促长地方财政经济,目前是合理合法的,但把自然资源仅存的一点自由发展空间也交给人类,长此以往也会给当物种的正常生存带来影响,不是长久之计。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物质文明左右精神文明,该地区物质财富和人员待遇与发达地区差距就要靠消耗资源来弥补,如不讲任何条件限制发展,限制资源利用,不管你大道理讲的如何好如何重要,实际操起来基本上是行不通的。尊重在同等条件下是可比的,环境好坏匹夫有责,社会管理机制对环境的未来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香港很少看到人工培育的森林资源,特别是山上,一路走来映入眼帘的都是自然生长的乔灌草融成一体的树林,几乎没见到人工抚育的痕迹,在郊野公园人能够涉足的地方,清洁的路径与多树种组成的林子紧密相连,落叶与灌木杂草几乎能把地面全部遮盖。
图表 7山上的林子天然自生,没有人工抚育的痕迹。
图表 8郊野公园在天然林中。
图表 9落叶和杂草几乎遮盖了整个地面。
图表 10清洁的路径与树林紧密相连。
图表 11家住郊野公园访客中心的燕子。
香港的这种对待自然生态的方法值得借鉴,完全尊重自然法则,就连树叶应该去哪里,也全由它们自己决定,这样生态链中的生物就可以随地利用,生产的对环境有利的物质就会就地释放。他们这是纯粹的生态效益利用,和我们内地的经营方式有差别,我们哪里城市绿化是以人为本,讲究的是四季常绿三季有花,讲究的是人的审美观,此地没有花纳税人的钱到外地引进,适合不适合等效果出来再说,对当地物种会不会造成威胁等出来了再说,有的甚至把当地的当家树种都忘到了一边,因为北方的树冬天多数是落叶的,在冬天是不好看的,但对当地的环境可是经过多少年验证的,它们被外来树种所代替会不会给当地环境造成影响,这些没有多在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工作很少有人问津,再说,也不能和政府及领导唱对台戏,所以都会事不关已高高挂起。山上沟里的宜林地,要是培育林木,多是以经济效益为主,或经济生态两者兼顾,林权改革要么个人或私企承包,不用说也是为了经济效益,很少有人用花不完的钱撒在山上为大众谋取生态效益。培育森林资源目的不一样,所采取的措施肯定不一样,一进大陆就可看到山上的桉树林经营方法,与香港显然是截然不同,纯一色的桉树,横成排竖成行,林地抚育的就象庄稼地一样,根本就体现不出生物多样性。北方的林木资源培育也基本是一样的,不一样的就是当年造林如果风调雨顺的话,树木成活率高,山上的草也长的好,不会对地表植被造成影响,如若遇上干旱年份,树苗成活率低不说,挖的一片片树坑远远看去山上的形状,就象脸上生满了疤瘌,成了风沙尘埃的源头。不能说植树造林绿化祖国不对,是这种资源培育的方法需要改进,不能图政绩图排场,应把培育的中心目的放在增加资源存量上。香港没有采取大陆的资源培育管理方法,效果是经济有效的。
湿地保护也应该体现“尊重”二字。猎杀湿地野生动物,占用湿地发展经济,是我们能够看到的危险行为,看不到的间接的影响,使湿地主体——水源缺乏导致湿地生境的快速消失,也应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人类必须尊重湿地生境中所有生物的生存权力,树立正确的生存理念,提倡文明的生存行为,保护珍贵的湿地动植物,从源头制止使湿地资源萎缩的种种做法,维护好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之肾”,我们才能够无忧无虑的实现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