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流了多少年,边陲的故事,中原的诉愿,大海的情缘,华夏儿女没有一天不跟着她的脚步在溯本求源,不知道留给黄土的是自豪,还是呼唤与祈盼,与她相伴月落日出的我们,即觉得似曾相识又感到从未有过的陌生,说过她是我们的母亲,也说过她是中华民族的脊梁,在她面前我们即感到幸福也感到迷茫。
谁都知道她打扮的如此艳丽是为了招风引蝶,还知道她诸多付出的真正用意,更知道她香消玉殒后,被厚厚的白雪压在黄土上面,听不到任何的哀怨叹息。她是生命,所有的一切都为了一次旅行,留下了什么,没有人去关注,好象就不用关注,无非就是把地球上一百零八种组成元素中自己可以搬动的,用自己的方法重新进行了一次摆布。不长时间,她就会溶入黄土,绿色艳丽对于她来说就是过眼云烟。实际上她就是黄土,在黄河流水中弹大陆季风,如果需要,她会到东营听八仙在大海上言情。
我曾经在塌陷的黄土崖壁上看到她的根深可达数米,何以如此?可能是为了太阳的嘱托。也曾在深埋的黄土里发现她可以用自己的一截小根把自己克隆,何以这样?听说是明月秋风和她有约。
我知道了,她这样挚着是为了什么,就是为了大自然赋予的职责。
我从小知道她的名字叫剌脚芽,叶缘叶背及茎上都是剌,嫩时还好说,长老后扎在身上很难受,就象有火在烙,热辣辣的。
粮食缺乏时候的春天,我曾经吃着她渡过饥荒。在今天吃穿不愁的时候,她巨然会蹬上大雅之堂。以她的嫩叶为主料做成的保健名汤,堂而惶之的就上了渡假山庄招待贵宾的餐桌,几片嫩叶在少许芡粉使清水变粘的汤钵里,宛如端午节时的龙舟过江,但早已对山珍海味腻味的贵客们,却是有点爱不释手的那种津津乐道的在细细品味,喜兴于色的表情,足以让请客者下次毫不犹豫的再次光临品偿。想想这一钵汤不管她值几百元,我真的很侥幸儿时免费提前保健了一把。
还有一点,也许你不知道,我曾经用这种植物的嫩叶挤出来的水,抹在受伤处止血,很灵,就是没有推敲过是什么原因。知识很重要,在有条件的单位工作也很重要,如果有条件把这种东西化验一下,使用起来采取的方法也许会更合理,更科学,更有的放矢。
换了一个地方这东西又叫剌芥了,想想也有点象,中国古时的文字都是象形的,这“剌”可能就是不同地方的人们对她的称呼了吧。
这“剌芥”学名叫啥,阿拉伯名字咋读,对学术研究可能很重要,但我对此却起不了兴趣。看到她,我只是在想,她为什么会长在这里,她对这里的黄土和在黄土上生活的一切有啥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