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全球人口的迅速增加和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全球淡水资源紧缺的局面正在逐渐显现。如果不采取节水措施,2050 年全球淡水需求量将增长两倍,给淡水供应带来极大压力。
经济规律
让水资源按照经济规律自由分配,往往让穷人没水用,甚至连环境和生态用水都无法保障。
当然,地理位置并不能完全决定某一地区水资源的可利用性,支付能力也会起到相当重要的作用。美国西部流传着这样一句谚语:“水往低处流,钱却能让水往高处走。”换句话说,当某种资源供应不足时,经济规律就会牺牲低效益行为,把这种紧俏资源集中投放到高效益行为中。因此,有钱人有水用,其他人就没水用。
这种分配方式往往让穷人或周边生态系统中的动植物得不到充足的供水,正好验证了西方的另一句格言:再好的初衷也会被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的现实所扭曲。
澳大利亚东南部的墨累-达令河流域(Murray-Darling River Basin),是世界上河流水资源分配管理最为成功的地区之一。几十年前,当地政府和农学家按照均衡和经济效益最大化原则,在葡萄种植者、小麦种植者和绵羊饲养者这三种用水者之间,进行了科学合理的水资源分配。为了谋求效益最大化,当地的水资源规划者甚至允许用水者之间进行水权交易。除此之外,当地政府还给周边生态系统及动植物特别预留了部分水资源——这些“用水者”最容易被人忽视,但它们才是确保该地区良性健康发展的关键。以大大小小的水生及沼泽植物为例,正是它们在水流经它们生活的生态系统时努力清除人类排放的废弃物,才让许多水源免受严重污染。
然而事实证明,规划者预留的水量不足以满足当地生态系统的需求。在周期性干旱发生时,特别是过去6 年来,给当地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的特大旱灾暴发时,生态用水的短缺尤为明显。墨累-达令河流域周边地区水源干涸,近年来又数次遭遇大范围自然火灾的侵袭。
所有能够产生经济效益的用水者都“合理”分配到了充足的淡水,唯独没有考虑到自然环境的需求;当原本就不够充足的水量供应在干旱时降至临界水平,自然环境就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如今,墨累-达令河流域管理委员会正急于寻求解决办法,让该地区从水资源整体分配不合理造成的灾难性后果中解脱出来。
上面这个例子说明,仅在同一个国家内部分配水资源时就会遭遇重重困难。可想而知,对于那些流经多个国家的跨国河流而言,水资源分配问题将会是何等复杂。以约旦河为例,它沿途经过黎巴嫩、叙利亚、以色列、巴勒斯坦和约旦等多个国家,每个国家都宣称对约旦河水资源拥有使用权。但是在这样一个极其干旱的地区,约旦河能够供应的水资源非常有限。对淡水的争夺已经在这一地区引发了多起民事纠纷甚至武装冲突,只是由于各方不断地谈判及相互妥协,才没有让这种紧张局势进一步恶化。
缺水的未来
如果不采取节水措施,2050 年全球淡水需求量将增长两倍,给淡水供应带来极大压力。
与水资源供给一样,不同地区对水资源的需求也存在很大差异。用水需求不仅会随人口总数和人口增长率的增加而增长,还会随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而增长:更富有的群体往往会消耗更多的水,特别是在城镇及工业区。富裕地区还要求提供废污水处理和密集型农业灌溉,又会增加更多的水资源消耗。在许多城市,特别是亚洲和非洲一些人口特别稠密的地区,水资源需求量正在迅速增长。
拉斯韦加斯之类的沙漠地区(上图)从科罗拉多河取水用于绿化灌溉,但取水量过大导致美国最大的人造湖水库——米德湖水位不断下降,从而在湖周围的山壁上留下了白色矿物质“水垢”(下图)。
除收入水平外,水价也会决定水资源需求量的规模。20 世纪90 年代末,我和同事在计算机上模拟了2000 年—2050 年的全球用水。我们发现,如果收入和水价一直保持在1998 年的水平,全世界用水需求量将从3,350 立方千米增长到4,900 立方千米。(1立方千米的水相当于40 万个奥运会标准游泳池的蓄水量。)但是,如果最贫困国家的收入水平提高到目前中等收入国家的水平,并且这些国家的政府不采取特别措施限制用水,全世界用水需求量就将增长两倍,达到9,250立方千米。
2007 年, 国际水资源管理研究所(International Water Management Institute,IWMI)发表了一份名为《粮食用水,生命之水》(Water for Food, Water for Life)的研究报告,预言在“维持现状”的情况下,未来增长的用水需求将会给淡水供给带来极大的压力。这一点与我们的结论不谋而合。 (本文来源:环球科学 作者:彼得·罗杰斯 翻译:夏军)